李嘉誠說:“慈善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我的義務,而是我的生活方式。”
經商的本質是互贏互利,只有雙方都從中得利,買賣才能長久做下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李嘉誠是當代華人的首富,也是當代的商圣,他曾這樣談論經商之道:“你我雙方做生意,如果我賺你虧,你不會干;如果你賺我虧,我不會干;只有你我雙方都能賺錢,生意才能做下去。其實經商的秘訣就是這樣簡單。”李嘉誠把經商之道說得多么通俗簡單,不愧為當代華商之圣。
清代著名的晉商喬致庸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顆仁愛之心。喬致庸以天下之利為利,開票號實現匯通天下的目標,不是為了自己發大財,而是為了方便天下商人。開拓武夷山茶路不僅是為了自己發財,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解除廣大茶農的生活之困。當有人出高價收購他經營的茶市時,他毅然撤出,這是一般的商人很難做到的。大災之年,他開粥棚救濟十萬災民,家人與災民同鍋喝粥,為了支撐粥棚幾乎傾家蕩產。
在喬家門前,常年拴著3頭牛,誰家要用,只需招呼一聲,便可牽去用一天;每年春節前夕,喬家大門洞開,喬致庸會拉出一扇板車,滿載米、面、肉,誰家想要,只要站在門口招招手,便可隨意取去。喬致庸就是憑著一顆仁愛之心,凝聚了一大批鐵桿伙計,他雖然多次歷經災難,幾乎家破人亡,但這些伙計卻全力以赴、鼎力相救,一次次使他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沒有伙計在危難時刻離他而去。這全是仁愛之心使然。
我們再來看看電視劇《喬家大院》里的祁縣何家,因經營煙館生意,賺了不少錢,但做的是缺德事,害的是老百姓,因此不得好報。何家少爺也因長期抽鴉片毀壞了身體,疾病纏身,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花了大筆銀子娶回江雪英不久便一命嗚呼,撒手人寰,萬貫家財盡落他人之手,得到了應有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