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炮對練拳
來源:形意拳術-體用全書-技 作者: 孫緒
日期:2010/9/21
點擊:
4599088次
安身炮對練拳
安身炮的鍛煉,各地練法不盡相同。安身炮是十二形全體綜合性運用法。猶如天地間化育萬物'各得其所長,各盡其理之意。對身體而言’是一氣流行而形于外。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相對用而言,可以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在拳中即為大德小德。大德者內外合一之勁,層出不窮。小德者如拳中之變化,生生不已。猶如涓涓泉水時而出之。久習可以化去人為主觀支配的意念,而生成自然之意。其勁能與諸家道理合一,無所謂太極、形意、八卦,均可同登圣域,并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輝,與四時合序,與鬼神通靈。
初練之人,可以先練明勁打法,即雙方均用一招一式的整勁勁力進行練習。熟練之后,可以一方用明勁,一方用柔化之勁進行練習。再熟練之后可以雙方均用柔化勁力練習。此時,雙方如同練習太極推手一樣,黏住對方勁力,通過運化轉換的勁力,練習內在的內勁轉換,渾身上下連聽勁,帶化勁,同時運用轉換勁力進行拆練,為以后各形的單式、雙式拆手練習打下良好基礎。
第一式
/5-1-1啊.png)
甲方先進步上左腳,用左手向外拍掛出乙方左手(圖5-1-2),即速出右手,進左腳打崩拳(圖5-1-3)。
/5-1-2啊.png)
乙方即速向后先撤右腳,再撤左腳提起,緊靠右腿或稍前,再將左手翻七,壓掛甲方的右手(圖5-l -4),即速進左腳打崩拳(圖5-1-5)。
第二式
甲方向后先退右腳,左腳隨后微撤,右手同時壓掛乙方右拳,并隨后撤之勁,向后拉乙方的右手,甲方右手不松開(圖5-1-6);左手隨即向乙方的胸面部劈去,左腳同時隨著劈掌進步,右腳根據雙方距離可跟步或不跟步(圖5 -1-7)。
第三式
乙方隨即先退右腳,左腳隨后、腳尖點地,將右手抽回、鉆抬起,外翻甲方的左手劈掌(圖5-1-8);左手同時向甲方的心口處打去,左腳同時進如鷂子入林之式(圖5 -1-9)。

甲方再將右腳后撤,左腳隨即收回至右腳旁,左手收回翻壓乙方左掌(圖5 -1-10);接上式不停,左腳即時落地,右腳進至乙方的左腳外邊,左手捋壓住乙方的左手,向后拉,右手同時向乙的肩、面部劈去。如同順步劈拳(圖5-1-11)。
第四式
乙方隨即退右腳,左腳隨著后撤,腳尖點地;速將左手抽回,翻壓甲方右手肘臂,右手再按壓甲方右手腕部(圖5 -1-12)。不停,左手繼續回捋至右手按壓的腕部,將右手換下、收至右肋處(圖5 -1-13);右手即時向著甲方的胸面劈去,右腳同時進步。如同順步劈拳形式,此時用掌不用拳。要求左手翻壓、右手按壓、左手再捋按,l、2、3動作連貫順暢。左手翻壓用以截斷甲方中節的勁力,右手按壓用以卸掉甲方的梢節勁力,左手捋按用以轉換腰勁,為右掌換式劈出調整勁力。


練習熟練后,用柔暗勁力發揮動作,更具效果(圖5 -1-14)。甲方立即將右手抽回,順著乙方右手腕肘位置的里面,向回內裹勁,手心向內,順截乙方的右掌,左手同時上鉆,壓采乙方的右掌腕,左腳隨雙掌截裹之勁,向后撤步,右腳隨后跟著后撤,此式也叫做雙截手式(圖5 -1-15)。
第五式
乙方不停,招連緊追,進步上右腳,向著甲方漏出的空位、左肩脖頸處,再劈切出左掌(圖5 -1-16)。甲方如同上式一樣,將左手順著乙方左手劈掌的里面,向回內裹勁,手心向內,順截乙方的左掌,右手按壓乙方的左掌腕,右腳隨雙掌截裹之勁,向后撤步(見圖5-1-16),隨即左手再順捋(lu6)至右手按壓的手腕部,向下捋采,左腳同時后撤在右腳前面(圖5-1-17),仍然是l、2、3動作,連貫如一,此法在技術應用中,使用最廣泛、最實際,效果最佳,是形意拳中比較典型的用法之一。此式也叫做拗步雙截手式。接上式不停。立即將左手翻壓著外掛乙方左掌,右拳從肋下向著乙方腹部打出崩拳,右腳同時進步。此式也叫做順步直拳偷打式(圖5 -1-18)。
第六式
乙方將右腳向后撤,左腳隨著后撤并提起,同時將右手搭住甲方的右手,向后順勁、引進落空(圖5-1-19)。隨后再將左手從甲方的手腕底下伸去向后拉,又向后撥(圖5 -1-20);即速將右手向著甲方的心口打去。左腳亦隨著落下(圖5-1-21);連拉帶撥帶打l、2、3合成一氣不可間斷。此手法在技術應用中,使用非常廣泛,在應對中,常常接手之時,就可發揮此動作。采用柔中寓剛的勁力最具效果。此式也叫做引進落空偷打式。甲方先退左腳,隨即再退右腳,向下坐腰,右手肘在乙方的右手上邊同切物往回切(圖5 -1-22),不停,左手向著自己右手前頭按壓乙方右切壓住乙方右手拳,轉換勁力和腰力(圖5-1-23);隨后將右手向著乙方的胸前劈抓去。連切帶按帶劈抓l、2、3合成一氣不可間斷(圖5-1-24)。
第七式
乙方先退右腳,再退左腳落地,右腳虛著地,用右手將甲方的右手扣采住,并順勁向右外翻推(圖5-1-25);隨即上右腳,左掌向著甲方肩掖窩處劈按推打,也叫打甲方的橫截勁(圖5-1-26)。
甲方先退左腳,后退右腳,順勁坐身沉肩,如同用肩畫一小圓,左手即時從肩部將乙方的左手摟住,往下采勁,然后再用右手替換左手,繼續摟壓乙方左手腕(圖5 -1-27);不停,再用左手替換右手,向左繼續摟掛、采劃乙方左手(圖5 -1-28)。要求l、2、3-氣呵成。第1,配合肩部卸勁,問采乙方左手;第2,順勁摟壓乙方左手,用以引進落空;第3,卸劃乙方左手和身上的整合勁力,同時創造自己轉換腰力和勁力的條件。隨即用右拳向著乙方脖頸或太陽穴,使用螺旋勁打去。右腳隨右手同時進步(圖5-1-29)。
第八式
乙方隨即后閃身退左腳,右腳隨著退至左腳旁,謂之后帶后。左手抽回即速向上鉆出(圖5-1-30);右拳裹勁,同時配合左拳接擋甲方的右拳,手腳同時動作(圖5-1-31)。隨即上左腳進至甲方右腳外側,左拳繼續翻壓,右順著甲方右臂貼臂而上,反掌擊打甲方脖頸或耳根部(圖5-1-32)。
第九式
甲方立即退左腳,再退右腳落地,后閃身躲讓乙方反掌,隨即將右手曲回,壓采乙方右手腕(圖5-1-33)。不停,向回采拉乙的右臂,左手與左腳同時向著乙之右面肩部劈去(圖5 -1-34)。乙先往后撤右腳,再撤左腳并提起,隨撤步之時,右手鉆起,將甲之左手接。▓D5-1-35);然后,掛采壓落(柔暗勁采用翻采的方法,用手掌從外部搭住甲方左掌腕,即而向內合勁翻采)。向后下坐身勁,用右手將甲方的胳膊極力往下把(壓拉),左手再往甲方的頭上抓去(圖5-1-36)。
第十式
甲方立即跟進右腳,蹲身坐勁,將右臂先崩擋乙方左手抓頭之式(圖5-1-37),接著用左手替換右手,推擋乙方左手臂,繼續蹲身下式(圖5-1-38),用右手掌如蛇形練法一樣向著乙方的襠內撩去。右腳同時進步(圖5-1-39)。
第十一式
乙方立即抽身后撤一大步。先退右腳,再退左腳,隨后立即用雙手捋把住甲方右手胳膊(圖5-1-40)。要求左手撅拿住甲方胳膊的肘關節,向上用力;右手按拿住甲方胳膊腕關節,并向下用力。腰腹坐力,雙手同時向后向上撅拿。如同要將甲方撅起一般(圖5 -1-41)。

甲方雙腳不動,順勢長身側轉,隨乙方左手用力向上之勁,即刻松肩轉肘,化解乙方擒拿勁力。在化解的同時,左手從自己肘部下方穿伸接擋乙方左手(圖5-l -4l、圖5-1-42).并隨勢順勁如同畫一圓圈形式,捋采壓下,右肘自上畫圓收回至右肋旁;在左手壓采的同時,右腳收回(圖5-1-43);不停,右手掌即向乙方頭或眼面部,劈抓而去。右腳同時進步(圖5-l -44)。
第十二式
乙方先退右腳,側轉身體,隨即將左胳膊向上崩擋(圖5 -1-45),不停,用右掌刁拿替換左臂,并順勁向外拉。左臂同時抽回左肋(圖5 -1-46);接上式不停,左腳抽回,再向著甲方右腳外側落地,即刻用左掌、馬步形式,向著甲方右肋部位掖進(圖5 -1-47)。甲方立即抽退右腳右掌,用右肘切化乙方左掖掌(圖5-l -48)。切化的同時,左掌替換右肘,捋采乙方左手腕部,右腳隨即抽回不停,進步至乙方左腳外落下,即刻用右掌劈壓乙方頭面部(圖5-1-49)。
第十三式
乙方立即退左腳,側轉身,左掌接搭甲方右掌,然后,右拳掌鉆接甲方劈壓掌式(圖5 -1-50)。
甲方招連緊追,急上右腳,正身轉勢,跟左腳,左掌鉆伸翻掛乙方右手鉆拳,由里往外撥出(圖5 -1-51、圖5-1-52),手掌攥住乙方手腕,反向擰勁,好像要用胳膊夾住一般;不停再上左腳,用右拳切打乙方左頸或面部。一氣呵成(圖5-1-53)。
第十四式
乙方先退左腳,用雙截手式,將甲方的右手截開(圖5-1-53)。甲方再上右腳,進左拳切打乙方右頸或面部,一氣呵成(圖5-1-54)。乙方再退右腳,用雙截手式,將甲方的左手截開(見圖5-1-54)。立即采用偷打方式,用左手搬采、捋劃甲方的左掌腕,同時進右腳(或是退左腳,要以雙方距離而定),向著甲方左肋處打出右手順步崩拳(圖5-1-55)。
第十五式
甲即向后坐身,退右腳,左手問住乙的右肘、右手拿住乙方的右腕,順著往后捋,謂之順手牽羊式。與太極拳中大捋相似(見圖5-1-55)。乙方立即向后抽勁長身(圖5-1-56)。甲方順著乙方抽勁長身之機,起右腳蹬踹乙方膝蓋,雙手仍然同上,不要松手(見圖5 -1-56)。乙方再退右腳,使甲方蹬踹落空(圖5 -1-57)。甲方不停勢,左掌順勁往下采,立即補右掌劈向乙方面部(圖5 -1-57、圖5-1-58)。乙方再退左腳,用右拳接擋甲方右掌(見圖5-1-58)。甲方右腳立即向前跟步追勁,并用左手同時翻掛乙方右手(圖5 -1-59),再進左腳劈出右掌(圖5-1-60)。
第十六式
乙方用右拳掌順勁再鉆出,向下翻采、捋(音lu6)壓甲方右掌,同時退右腳(圖5-1-61);然后,進左腳,左掌向著甲方肩部劈去(圖5-1-62)。甲即向后坐身,先退右腳,再后退左腳落地,右腳提起;左手將乙方的手腕壓住,順著后退之勁往后捋,謂之順手牽羊式(圖5 -1-63);緊接著上右腳,向著乙方肩面部,劈出右拳掌(圖5-1-64)。
第十七式
乙即先退右腳,再退左腳落地,左手拳掌順勢起鉆、翻采,擋住、捋掛住甲方左手拳掌,同時進右腳,向著甲方心口劈打而出,也叫順步炮拳式(圖5-1-65)。
第十八式
甲方先退左腳,再退右腳,用雙截手式,封截乙方右手(圖5-1-66)。
乙方急上左腳,將右手抽回,再用左手向著甲方的右頰劈去(圖5-1-67)。甲方退右腳,再退左腳虛著地,仍用雙截手方式截住乙方左拳掌(見圖5 -1-67)。不停,左手繼續往下捋采乙方左手腕部,隨即向著乙方左肋部打出右手崩拳,也叫做偷打式(圖5-1-68)。
乙方再退右腳、提左腳,用左手將甲方的右手向外推勁翻采(圖5-1-69),右手速用崩拳,向著甲方的腹部打去(圖5 -1-70)。此式即為甲方起點第一手動作,甲方再打出乙方第一手動作。如此轉換,變換甲乙方手式和步法,循環往復,套路次數多少,隨人自便。若欲休息,仍還原于原起點處,微微調整呼吸,使呼吸順暢。然后雙手收回到小腹處,前腳退后并步,身體立直(圖5 -1-71)。
甲乙方兩人對練(甲方左為上手、乙方右為下手)。甲方起點三體式,乙方起點三體式(圖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