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第三屆)“敬老得福•北京最美太極老人” 展示活動

冷風忽起,秋色從容,亦如凌晨行拳的趙玉玲老師。她身著太極服,一如既往地勤修拳劍,一練就是兩個時辰,而這種“從容”的拳姿,一練就是二十多年。殊不知,曾經的她,在生活中非但不“從容”,反而很“鬧心”。

身患重疾 學練太極
二十多年前,趙玉玲身患重疾,接連做了兩次全麻手術。術后恢復期,又導致氣血不暢,這讓她本就孱弱的身軀又披了層霜。她直言當時猶如掉進了冰窟窿,心灰意冷。家人四方求助無果,怎料自己偶然逛公園,命運隨之“反轉”。原來她在公園看到了太極拳隊,耳畔不由想起來友人建言“練太極拳好”,“怎么個好呢?索性練練吧!”
帶著疑惑,她在友人推薦下跟著太極拳隊伍比劃,三五天下來,非但沒氣喘吁吁,反而食欲大增。她感覺很神奇,冷卻的心又滾燙了起來。2007年她結緣恩師王秀田先生。王先生見她愛學、愛練、愛鉆研,遂收入門下,系統傳授楊少候太極拳少侯小架十余載。趙玉玲得楊少候所傳楊氏太極拳基礎架108式、功力架228式、技擊架小式、太極十三刀、太極十三劍。其拳風松軟圓活,松而不浮,沉而不僵;拳勢中正緊湊,處處為圓,小中寓大,開展于內。她以超凡的穎悟與不輟的練習,漸入“拳境”,甩掉了一身疾病,收獲了一個好身體。步入耳順之年的她,身體狀態絲毫不輸年輕人,對生活充滿激情的她,更把自己的微信名更為“太極姐姐”。

時光知味 體悟太極
一套拳,三步功,勤修苦練,缺一不可。用趙玉玲的話說,她嘗盡了酸甜苦辣咸,這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是用汗水、眼淚以及身體內外的疼痛浸泡得來。因為練功沒有捷徑,拉筋拔骨一樣不能少,太極的滋味要浸泡得入骨入肉,才能在行拳時有發自內心的味道,才能讓太極拳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時光知味,歲月沉香。趙玉玲說:“從大病初愈后練拳至今,我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夜晚十點至十一點休息,一整天下來沒有疲勞感,反而感覺身體深處有著無限的勁力,那種勁力‘源遠流長’。每次看見或者聽見同齡人的贊美,內心非常滿足,我知道這是太極拳賜予我的魅力和精力。不管時光如何變化,這種魅力與精力永遠都不會改變。這時候的我早已經把那些酸甜苦辣咸的味道忘記了!”

心有芳華 最美太極
童年功夫夢,太極綻芳華。1963年,趙玉玲出生于東北的一個小山村,她自幼喜歡武術,小學三年級時入選學校武術隊,隨體育老師學習長拳,至今還能翻側手翻,這得益于幼年的童子功。后來因各種原因,習武的美好時光中斷了。再續“功夫夢”,則是幾十年以后,此時的她早已為人婦,投身工作。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她或許今生與太極拳“擦肩而過”。
“太極拳能夠讓我自己內心深處變得強大,承受著常人不能承受的東西。同樣,也讓我心存芳華,無懼光陰,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趙玉玲笑言:“我算是因禍得!,F在我在亞運村上班,從事服務管理工作。每天雖然很辛苦,但我絲毫未覺得疲勞;蛟S我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得好,同事、朋友就請教我有什么秘方,我說練太極拳吧!”

曾經獨自在公園湖畔練拳的趙玉玲,其拳藝感染了不少追隨者。身邊人想學,她就認真教。她一不耽誤工作,二不耽誤練拳,三不耽誤教拳。在“三不”的前提下,她還總結了練太極拳有“三好”:一是練就一個好心態,以太極拳的“松”化解人的緊張。“松”不是懈、不是懶散,而是舒緩身心,避免因浮躁、緊張情緒而影響工作與生活;二是練出一副好身體。身體好了自己開心、家人安心、單位放心;三是傳承中國“好文化”。太極是中華傳統文化圖騰,太極拳以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結合陰陽之變化,練拳就是修行,就是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與心性!

趙玉玲最后說道:“最美太極老人活動,讓更多人美在身心并修,美在‘夕陽紅’。”
武術館校、武術社團、武術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圖片等新聞素材,免費為您宣傳。E-mail:709882957@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全球功夫網系信息發布平臺,文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