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傅王浩與徒弟翟鉄雷
武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然而,很多人對武術的了解卻一直僅限于各種武俠小說、歷史故事和網絡媒體影視中的演繹。在古城西安城,卻有一群熱愛傳統武術的人,在傳承中、練習中體會著武術的精妙、接受著武德的洗禮、培養著勇敢頑強的優秀品質,這群人中就包括王浩、翟鐵雷師徒。
師傅王浩:教拳四十年,不收一分錢

西安市武協副主席、西安形意八卦八極拳總會會長王浩
西安市體育場內有一個不算太大的廣場空地,70歲的王浩師傅每天上午十點都會笑呵呵地來到這里。水泥地、幾個小板凳、以槍和鞭桿(短木棍)為主的簡單器械,外加裝滿開水的兩個暖水瓶,這就是形意拳傳承人王浩授拳的“露天教室”和幾乎全部家當。

陜西武術名家張桐先生
1961年,年僅10歲的王浩開始跟隨形意拳名師、著名武術家張桐學拳,“先生告訴我們,他的拳法是從當年曾在南京中央國術館傳授形意拳的黃柏年老先生那里學來的。”形意拳便在這一代代師徒的口傳心授下,得以延續和發展。“雖然傳統武術的作用已經和當年‘冷兵器’時代相比有了很大改變,但咱們國家一直在通過組織賽事、挖掘整理文獻資料等方法推動著武術的發展,我本人也是親歷者和受益者。”

師傅張桐與弟子合影
據王浩介紹,從1979年開始,像他這樣的武術愛好者便有了在全國傳統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中展示身手的機會,盡管錯過了首屆大會,但王浩還是在太原舉辦的第二屆大會上獲得了形意拳、紅拳兩項一等獎,還在1984年至1988年期間受邀成為了陜西武警總隊的武術教練,讓更多人接觸、了解到了形意拳。“從1980年開始,我就堅持到市體育場來教拳了,遇到喜歡武術的人,我都會傾囊相授。”在王浩看來,能在一起練拳就是一種緣分,所以,四十年來,跟他學拳的人成千上萬,他卻分文不取,“張先生當年給我們教拳時也都是義務的,我現在怎么能收大家的錢呢?”
徒弟翟鐵雷:功夫不負有心人
.jpeg)
跟隨王浩師傅學拳的人中,有一位身材健壯、雙目炯炯的中年人,他就是53歲的翟鐵雷。“我是興平人,小時候身體不好,父母讓我去學拳,可我那時候不上心,偷偷把本該交給師傅的‘燈費’(學拳的學費)花掉了,所以練了一陣就不好意思再去了。”來西安做生意后,翟鐵雷逐漸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有一陣經常生病,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打吊針,我想這樣下去不行,還是重新開始練拳吧。”經人介紹,翟鐵雷來到了市體育場,開始跟隨王浩練習形意拳,這一練就是7年,身體重新強健起來的同時,他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榮譽。

蓮湖區武術協會主席高建武是翟鐵雷習武路上的伯樂之一
“我練拳還是挺下功夫的,每天一大早起來自己先練一會,然后上午來跟著王老師練,晚上7點到9點,還要再練兩個小時,算下來,一天要有六七個小時用來練拳。”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6年的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翟鐵雷得到了蓮湖區武術協會主席高建武的賞識并開始在師傅王浩的鼓勵下,代表西安市、蓮湖區參加全國比賽。2017年在貴州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武術比賽上,他以全場最高分獲得形意拳冠軍,2019年在遼寧參加全國傳統武術比賽,翟鐵雷更是榮獲形意拳和鞭桿雙料冠軍。近幾年,他還積極參與省市武協組織的武術進軍營、武術進校園、武術進社區活動并于2020年被省武管中心、省武協推選為中國傳統武術隊候選人。
師徒攜手:把拳法和文化傳承下去
.jpeg)
翟鉄雷曾隨西安體育學院楊寶生教授 (左)習練過西棍、鞭桿、擒拿格斗技藝

師傅王浩指導徒弟翟鉄雷
“2018年,我沒參加比賽,因為練拳時腿受傷了,那些日子,我一邊坐著練腰力,體會師傅教我的松沉勁,另外,也靜下心來琢磨了很多事。師傅如今已是市武協副主席,西安形意拳、八卦掌、八極拳總會會長了,但他還每天義務教拳,我也想像他一樣,踏踏實實地把傳統武術傳授給更多人,讓大家都能收獲健康的身體和堅忍不拔的心性。”翟鐵雷的想法,自然得到了師傅王浩的大力支持。

武術名家張林傳授過翟鐵雷通備鞭桿技法
除了像師傅一樣開門傳授形意絕技外,翟鐵雷也像王浩一樣沒有所謂的門戶派別之見,“我和師傅學拳這幾年,他不但親自傳授我拳法,還邀請西安體院楊寶生教授傳授我西棍、鞭桿、擒拿格斗技藝,力邀武術名家張林老師傳授我通備鞭桿技法。我教徒弟時,也會把自己學到的這些功夫都傳授給他們。”翟鐵雷坦言,傳承武術技藝固然重要,但武術文化、武德培養也很重要,只有融合發展,傳統武術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靳鵬)

翟鉄雷參加武術進軍營活動

翟鉄雷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獲得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