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大成拳)發力·源于試力(一)
文 / 白 楊
崔有成 + 于永年 + 金啟榮 = 王薌齋 = 意拳(大成拳)
.png)
王薌齋(尊稱:拳之圣)= 驚彈抖炸 + 應感而發
目 錄
·意拳緒論:意拳創立、表現形式、風格特點、意拳現狀。
·意拳發力效果:特定型、自由型、單一型、被動型。
·崔有成意拳發力:形體靈活協調、神意兇狠瘋狂。
·于永年意拳發力:肌肉緊松、多點連接、方向扽筋、目標牽掛。
·金啟榮意拳發力:發力源于試力、立腳試力鉆裹擰橫。
·發力訓練總結:發力要求、發力入門、試力方法、試力量化、訓練溫度。
一、意拳緒論:
1、意拳創立:
意拳(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走遍大江南北,在形意拳的基礎上,積多家武術拳種之長,創立意拳(大成拳),弟子遍天下,名震海內外。意拳的理論體系和功效,不但促進其他拳種的提高,也是奧運體育競技項目,拳擊擂臺選手,宇宙航天員,武裝特警隊員和政商要員保鏢的必修課,更是日常生活,職場白領,祛病強身、健康長壽的尚好技能。
在意拳中,比喻學習王薌齋意拳是研究“名牌豪車”,于永年是造車高級工程師,他的“肌肉緊松”體系是解刨機械原理。崔有成是冠軍車手,他的“瘋狂實作”是賽車場上的高超車技。金啟榮是車的能量驅動,他的“篤實發力”是動力能源獲取。他們的多家組合,諸類貫通,融為一體,才是完整的意拳(大成拳)。京劇名家梅蘭芳說,不經三師藝不高,不經名師理不通,正是此理。
2、意拳表現形式:
·意拳養生:順乎情理,合于需要,凝神定意,舒適自然,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意拳表演:摒棄套路,即興發揮,。ㄈ舞四形,舉無定式,極具藝術觀賞。
·意拳搏擊:技擊實作,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真,一動即暴發,炸力無斷續。
.jpg)
3、意拳風格特點:
·形體協調,兇狠瘋狂,代表人物:崔有成,雅號:崔瘋子。
·肌肉緊松,其根在腳,代表人物:于永年,雅號:于石碑。
·發力篤實,輕松自然,代表人物:金啟榮(愛新覺羅·啟榮),俗稱:金四爺(兄弟行四)。
·驚彈抖炸,應感而發,代表人物:王薌齋,尊稱:拳之圣。
4、意拳現狀:
眾多意拳習練者,對發力苦苦追求,始終不得要領,難解“發力”之秘,發力時有的僵勁拙力,有的苯力頂牛。 意拳拳理名家金啟樁先生曾感言:“意拳不意(義),大成不成(誠)”。試想,王薌齋何以戰勝各路武林高手和外國強敵,創立實戰拳種--意拳(大成拳)。
當代意拳名家姚宗勛、王斌魁、崔有成、金啟榮(愛新覺羅·啟榮)、高京利、夏成群等人,怎能搭手放人,冷脆摔出。為何有人從師多年,至今不會發力。究其原因,關鍵有四:
·一是,不知發力。師父不懂力從何來,更不會發力,不知道“意拳發力源于試力”這個關鍵而重要的問題。
·二是,不懂教學。雖然師父發力很好,但是不懂教學方法,不會把自己的一身“好功夫”,進行有效的克隆復制,再造傳授。隨師年高人去,技藝失傳,起不到發揚光大的作用。
·三是,不練發力。雖然知道發力是從大量的試力中提煉出來的,但是訓練試力的運動量、強度、時間、汗水不夠,沒有達到提煉出發力的程度(密度)。
·四是,不學發力。師父不會發力,也不讓弟子找會發力的老師學。弟子知道哪位老師發力好,如于永年、崔有成、金啟榮(愛新覺羅·啟榮)三位先生都是必學之師,但是怕吃苦沒有決心,或者自認是某大師正宗嫡傳,倍感清高,諱以薄面,不敢去學。
因此,練了一輩子意拳,到老不會發力,談及發力,極力回避,弟子茫然無措?蓱z天下“愛武之心”,每觸此景,十分心痛,凡投師意拳,皆有同感,此乃意拳現狀。
.jpg)
金啟榮展示意拳伏虎樁
在此主要研討意拳的核心部分---發力。內容是意拳(大成拳)名家于永年、崔有成、金啟榮(愛新覺羅·啟榮)三人拳學思想的有機結合,附之本人的淺見和體會。在諸位良師益友的言傳身教之下,倍感欣慰,感恩終身。愿通過此文,以解多年發力困擾之苦。為發展中華武術,弘揚民族國粹,普及意拳(大成拳),造福于民,不惜余力。
二、意拳發力效果:
意拳發力,具有超強的擊打和抗擊打能力,反應敏捷,攻擊迅猛,是當今參加奧運體育項目的運動員,以及拳擊、散打、摔跤、綜合搏擊(MMA)專業隊員提高戰績的必需品,也是武術比賽規定套路的核心部分,更是所有武術館校教練的必修課程。意拳創始人王薌齋的發力效果,驚彈抖炸,應感而發。功夫爐火純青,搭手觸電,垂直放人,貼墻掛畫,預先指定,所創意拳可謂“神拳”, 薌翁尊稱“拳圣”。
1、特定型發力:最好效果
預先指定好被摔出的位置,對方沿著垂直線、拋物線或平行線運動軌跡,拔地而起騰空摔出,叫做特定型發力。以垂直線摔出為主,猶如籃球運動員用力向地面拍籃球時,籃球沿垂直線被彈起,又自由落地一樣,這種發力功效王薌齋最好。
2、自由型發力:較好效果
能使對方沿著前撲、后仰、左側、右側任意方向運動軌跡,拔地而起騰空飛出,叫做自由型發力。以拋物線摔出為主,象馬路汽車突然剎車時產生的慣性力把物體騰空撞飛一樣。
3、單一型發力:一般效果
只能使對方單一方向,沿著拋物線或平行線運動軌跡,拔地而起騰空向前撲、后仰、左側、右側摔出,叫做單一型發力。以平行線摔出為主,如籃球運動員在運球之間,突然把球直線傳給對方一樣。
.jpg)
白楊 展示意拳(大成拳)
4、被動型發力:反擊效果
(1)擒技發力,一是反擒拿,不用任何擒技,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在對方抓拿之際,瞬間擰裹發力,對手便仰面倒地。如擒拿、摔跤、柔道、綜合搏擊(MMA)實戰中的擒技拿法,是很難拿住意拳發力的。
(2)拳擊發力,二是防守反擊,對手以直、勾、擺拳打來,不用躲閃,正面迎擊,不用出拳擊打對方,用手臂向對方直接擰裹撞擊發力,對方會像觸電一樣被蹦彈摔出。這和高速路上,兩輛汽車迎面相撞一樣,質量好的汽車必將普通汽車撞飛擊碎。
(3)截腿發力,二是截腿反擊,對手用蹬、踹、邊、劈腿進攻,不用躲閃,正面迎擊,用手臂或身體,向對方直接擰裹撞擊發力,將對方騰空摔出。對方感覺腿踢在汽車的輪胎上,既堅硬又有彈性,被撞擊反彈摔倒在地。
這四種發力效果各有不同,是根據發力人的功底,受力人強弱,以及掌握發力的時機而定的。此等效果,近代意拳名家中,金啟榮(愛新覺羅·啟榮)先生的“冷脆篤實,輕松自然”功力最好。崔有成與人實戰搏擊,一說開始,只需迎面一拳,就KO對手。搭手放人,預先指定,能使對方沿著自己指定的任意方向,拔地而起,騰空飛出。于永年不善技擊,但樁功雄厚,雅號石碑,偶遇摟抱,抖腰發力,對方摔出丈外。
只要未能具備以上所述發力的任何一種,即為意拳發力尚未獲得己身,仍需“海量” 試力。發展意拳,弘揚國粹,競技中華,揚威世界,我們用武術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