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古越武術》 作者:袁鎮瀾
一. 禮節
(一)鞠躬禮
雙腳合并直立,頭頂上領,兩眼平視;雙手放在兩腿前面,向對方畢恭畢敬彎腰、低頭、身體彎曲近90度。靜止1秒鐘,然后起身,禮節完成。
(二)拱手禮
雙腳合并直立,頭頂上領,兩眼平視;兩手由下向上提起,右手握拳,左手蓋在右拳之上,由胸部向前方推出,高度約與眼睛持平,靜止1秒鐘,然后收回。
/2-7.jpg)
二. 步型與步法
(一)步型
步型是練習拳法的基礎,特別是套路練習中,步型與動作姿勢有密切關系。本拳法常用步型有以下13種。
1、并步
兩腳合并站立,重心在兩腳中間。(圖2-8)
2、開步
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站立,重心在兩腳中間(圖2-9)
3、丁步
兩腳合并,屈膝站立,一腳支持身體,另一腳尖點地,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重心約九成在支撐腳上。(圖2-10)
4、馬步
兩腳分開,距離80厘米,屈膝半蹲,腳尖內扣,頭部與身體正直,重心在兩腳中間。(圖2-11)
5、四六步
兩腳前后分開,重心六成在后腳,四成在前腳,腳間距離約80厘米,屈膝半蹲,腳尖內扣。(2-12)
6、六四步
兩腳前后分開,重心四成在后腳,六成在前腳,腳間距離約80厘米,屈膝半蹲,腳尖內扣,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圖2-13)
7、弓步
兩腳前后分開,距離約80厘米,前腳屈膝半蹲,腳尖內扣,后腳蹬直,腳跟不離開地面,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重心三成在后腳,七成在前腳。
8.虛步
兩腳前后分開,距離約40厘米,后腳塒膝半蹲,前腳尖伸直,腳尖點地,兩膝互相內扣;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重心九成在支撐腳。 (圖2-15)
9.仆步
兩腳前后分開,距離約80厘米,一腳屈膝全蹲,腳跟不可離開地面,另一腳伸直,腳尖內扣;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重心約八成在后腳,二成在前腳。 (圖2-16)
10.獨立步
一腳直立支撐全部體重,另一腳屈膝離地,腳尖內扣,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 (圖2-17)
11.交叉步
兩腳距離約40厘米,前后交義,兩膝相貼,半蹲站立,后腳尖點地;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重心在兩腳中間”(圖2-18)
12.騎龍步
兩腳前后分開,距離約60厘米,后腳屈膝跪地,腳尖點地,前腳半蹲,兩膝互相內扣;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重心約六成在后腳,四成在前腳。(圖2-19)
13.旗鼓勢
剛柔拳法中用于徒手實戰的基本架勢為‘旗鼓勢”。這能達到兩方面效果:一是身體輕靈移動自如,二是善于防守,便于進攻。
注: 征此是借用戚繼光的“拳經32勢”(《紀效新書&S226;拳經捷要篇》)說:“旗鼓勢左右壓進,近他手橫劈雙行,絞靠貼人人識得,虎抱頭要躲無門。”取意古代兩軍對壘時,將帥擂鼓、士兵舉旌進攻之狀,
架勢要求:左腳在前,雙腳前后開立,兩腳間距離與肩同寬,兩膝相內扣,重心在兩腿之間;頭部引領身體向上,下 微收,牙齒輕咬、雙眼正視前方;兩臂半屈,兩手為拳,前后拉開,高度與眼睛持平,保護頭和心口;身體與手腳成側面狀暴露面積比較小。
“旗鼓勢’分兩種
高架。實戰中使用:(圖2-20)
低架。拳法套路演練中使用。 (圖2-21)
(二)步法
步法是根據攻防實戰需要,向各個方向移動身體的行動方法。步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人的攻擊或防守技術的質量。拳諺中有“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等說法。通過準確快捷、靈活多變的腳步移動,不斷尋找最合適的戰斗距離,調節自己的位置與角度,為及時躲開對方攻擊或迅速接近對方、實施有效打擊而創造條件。金水門拳法中主要步法有:
1. 滑步
滑步,顧名思義為腳底在地上輕輕相貼,滑地而行。其特點是輕快靈活,近距離戰斗中多采用該步法;椒譃榍、后、左、右四種。
(1)前滑步
【要領】由實戰架勢開始。右腳蹬地,左腳向前滑進半步,右腳跟進半步,上體保持平衡 (圖2-22)
【要點】腳底須擦地滑行,右腳跟進要迅速,雙腳移動須距離相等:
【易犯錯誤】重心起伏不定,身體搖擺,先動后腳,前腳移動距離小,后腳跟進距離過大。
【糾正方法】可分別采川先上步、后跟步的分解練習;虍嫼脴酥揪做滑步駁腳落點對照練習。
(2)后滑步
【要領】由實戰戰架勢開始。左腳蹬地,右腳向后滑撤出半步,左腳緊跟撤回半步;上體保持平衡。 (圖2-23)
【要點】擦地后滑并制動,左腳后撤要快,雙腳移動距離相等。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同前滑步條目,唯方向相反。
(3)左滑步
【要領】由實戰架勢開始。左腳向左側滑出一小步,右腳掌內側蹬地,隨即向左側跟滑一小步;上體保持平衡。(圖2-24)
【要點】右腳跟滑要迅速,雙腳移動距離相等。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同前滑步條目,唯方向向左。
(4)右滑步
【要領】由實戰架勢開始。右腳向右側滑動一小步,左腳掌內側蹬地,隨即向右側跟滑一小步;上體保持平衡。(圖2-25)
【要點】左腳跟滑要迅速,雙膝移動距離相等。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同前滑步條目,唯方向向左。
2.墊步
墊步,是兩腳躍進、遠距離移動的步法,對方若在1米以上的距離,使用墊步比較有效。墊步還可以與攻、防腿法配合使用,此時,前腳可不落地而改為上提,然后直接出腿。
(1) 進、退墊步(圖2-26)
前進墊步
【要領】由實戰架勢(左腳在前的旗鼓勢)開始。右腳向左腳靠攏,蹬地躍進,左腳蹬地, 向前方落地;上體保持平衡。
【要點】兩腳移動時均不可離地過高。上步要快,落腳要穩。
【易犯錯誤】兩腳提起過高。跳躍過高,上體搖擺,兩腳移動距離不等,重心不穩。
【糾正方法】須強調兩腳擦地前進。
后退墊步
要點與易犯錯誤等均同前進墊步條目。
左、右墊步(圖2-27)
左向墊步
【要領】由實戰架勢開始。右腳向左腳靠攏,蹬地,左腳提起左側遠方落地,右腳跟進。
要點與易犯錯誤向前進墊步條目。
②右向墊步
要點與易犯錯誤同左向墊步條目。
3.閃、轉步
閃步,是改變身體角度的步法。轉步,是旋轉身體的步法。近距離實戰中,經常需耍用閃步與轉步來改變角度,以適應攻防需要。
(l)左閃步
【要領】}由實戰架勢開始。左腳尖點地,腳跟向左側轉移,然后左腳向左移半步,隨即右腳向左后方弧形滑出半步;同時向右轉體約90度。 (圖2-28)
【要點】步法要靈活,配合腳 步移動做轉身閃躲動作。
【易犯錯誤】左腳側移距離過大,右腳滑步過小,無法轉體。
【糾正方法】在地上畫好雙腳移動后的落地點,反復練習、體會移動距離感。左腳原地不動,做右腳蹬地、落步、轉身動作,體會蹬轉配合的動作空間感覺。
(2)右閃步
動作耍領、受點等與左閃步相同,唯動作方向相反。(圖2-29)
(3)左后轉步
【要領】由實戰架勢開始。左腳跟著地,腳尖左轉120度,隨即右腳向左后方弧形滑出半步;同時向右轉體180度。 (圖2-30)
【要點】步法與轉身動作協調。
【易犯錯誤】左腳離地、移動距離過大,右腳配合遲鈍,轉體過慢。
【糾正方法】反復對照距離進行練習,體會移動空間距離感。
(4)右后轉步
動作要領、要點等與左后轉步相同,唯動作方向與轉身方向相反,說明 從略。(圖2-31)
/2-31.jpg)
三. 攻擊“工具”
金水門拳法的目的是通過鍛煉使自已的身體四肢堅強起來,在徒手格斗中能夠作為“戰斗工具”。
本拳法設有六組三十型,將肢體某一個部位經過嚴格規范的訓練,成為進攻或防守的“工具”。
(一)拳型組
拳,是拳術中使用最多的“工具”。這里將最常用的拳型,從五個不同角度分析出其攻擊特點。
1.平拳
四指卷緊,大拇指壓在中指第二節,四指根節合并為“拳面”,拳面須平整。平時不須握得太緊,出拳擊中目標的一剎那,五指握緊。出拳時拳背與前臂平直。平拳的力點在食指與中指的根節。(2-32)
2.立拳
出拳時大拇指一側拳眼朝上為“立拳”。四指卷緊,大拇指壓在中指第二節。平時不須握得太緊,出拳擊中目標的一剎那,五指握緊。拳背與前臂須平整。力點在四指合并的根節平面上。(圖2-33)
3.背拳
四指卷緊,大拇指壓在中指第二節,出拳以肘關節為支點,拳背與前臂旋轉砸擊.九點在手背部 。 (圖2-34)
以拳背反砸的“背拳”技術,具有發拳突然、出拳快的特點。一搬在近距離交手時,以肘為軸,前臂突然翻轉,用拳背砸擊對方鼻子或眼睛部位。(圖2-35)
4.角拳
四指卷緊,大拇指壓在中指第二節。力點在食指與拳背的關節角上。出拳多為斜向擺動,以拳角砸擊 。 (圖2-36)
5.錘拳
四指卷緊,大拇指壓子中指第二節。以小拇指一側拳眼由上向下方捶擊。力點在小拇指一側掌根部 。 (圖2-37)
以拳為“錘”進行劈打,即向下擊打的拳法,以力量大、來勢兇猛為特征。劈打對方的鎖骨,或者在對方低頭攻擊過來時劈擊其頭或背部很有效果。錘拳動作由上臂帶動前臂,肘部微屈,借用身體的重力,由上向下劈打,(圖2-38)
(二)掌型組
本組動作均以掌為基本型,從掌的五個不同角度,分析出掌法的多種用途。
1.擊掌
虎口展開,五指自然伸直,掌心微含,力點在五指端與掌根部分。(圖2-39)
擊掌是最常用的掌法技術。掌由胸前向前方直線打擊,力點在五指端與掌根部,擊打額面、心口等部位較有戚山. (圖2-40)
2.手刀
(1)直形手刀
五指冉然伸直,大拇指彎曲靠貼掌心,像“刀”一樣直向由上向下劈擊。力點在小指側的掌邊緣部分。 (圖12-41)
(2)橫形手刀
掌由胸部位置向正前方平面弧線橫擊。力點在小指側的掌邊緣線。(圖 2-42)
3.背手刀
五指自然伸直,夫拇指彎曲靠貼掌心,力點在食指根節及掌背拇指邊緣部分。(圖2-43)
4.掌根
五指尖彎曲,掌骨自然伸直,力點在掌根邊緣部分。 (圖2-44)
5.彈指掌
五指自然伸直,手背朝前,力點在四指根節及掌背部位。(圖2-45 )
(三)禽獸型組
以模仿兇猛動物的形態,將手掌變形為五個不同的戰斗“工具”,即熊掌、虎爪、鶴嘴、鵝頭、蛇舌。在實戰中各自有特殊的用途。
1.熊掌
四指二、三節彎曲,拇指尖彎曲靠近食指。力點在五指指甲
與掌根部。 (圖2-46)
2.虎爪
虎口展開,五指彎曲,拇指與食指相扣。力點在拇指與食指尖部分。 (圖2-47)
3.鶴嘴
五指捏合,手腕彎曲。 力點在五指指尖部。 (圖2-48)
4.鵝頭
五指捏合,手腕全力彎曲。力點在手腕背的彎突部。(圖2-49)
5.蛇舌
四指自然伸直,拇指微彎曲靠向食指,手背與手腕平直。力點在中指尖。 (圖2-50)
用蛇舌尖刺擊對方喉嚨、眼睛等部位較有威力。刺擊時前臂、手腕、掌背須成一直線,力點在中指尖端。(圖2-51)
(四)臂頭體組
人類的肩、背及頭部本來是格斗中需要保護的部位,在本拳法中卻將它們作為戰斗
“工具”。加上前臂為一組。
1.尺勾刀
拳與前臂自然彎曲,以尺骨向外截擊.力點在尺骨邊緣部位。動作分橫向平斬與直線截擊兩種。(圖2-52)
2.橈勾刀
拳與前臂彎曲,以人拇指與橈骨成“彎刀”彤進行勾擊。力點在橈骨邊緣部分 。 (圖2-53)
拳由肩膀處向正前方弧線橫勾擊,力點在大拇指根部與橈骨側腕關節部位,如“鐮刀”一 般由外向里勾斬 。 (圖2-54)
3.額頭
頭部借身體重力向對方身體頂撞。力點在額頭部位. (圖2-55)
當對方身體接近時,用額頭撞擊對方的心口或腹部。 (圖2-56)
4.肩靠
肩頭借身體重力向對方身體頂撞。力點在肩頭部位。(圖 2-57)
當對方身體接近時,用肩頭撞擊對方的心口或胸部。(圖2-58)
5.背撞
背部借身體重力向對方身體靠撞。力點在肩背部位。(圖2-59)
當對方身體接近時。用背部靠撞擊對方的心口或胸部。(圖2—60)
(五)足型組
人類的腳遠不如手那樣靈活,但通過訓練可以使腳成為厲的戰斗 “工具”。本組動作以腳為基本型,從五個不同角度分析出腿法的用途。
1.腳掌
踝關節伸直,腳大趾伸直。力點在全腳掌部。 (圖2-61)
一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腳尖繃直,由上向下劈擊。借身體的重力,力點達腳掌。踢擊對方身體或頭部等很有效果。(圖2-62)
2.腳尖
踝關節與腳大趾均伸直,力點在尖部,腳尖攻擊的壓強大,所以有一定殺傷力。(圖2-63)
一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抬起、收髖,腳尖繃直。對準目標迅速向前方直線踢擊。借身體的重力,力點達腳大趾尖端。踢擊對方心口、 骨或腹部很有效果。(圖2-64)
3.腳背
腳背部為力點。分為邊踢與勾踢兩種形式。 (圖2-65)
腳背邊踢:一 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腳尖繃直,由下斜向上方踢擊。借身體的重力,力點達腳背。踢擊對方膝蓋、肋骨與頭部等很有效果。 (圖2-66)
腳背勾踢:一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腳尖勾起,以身體移動帶動勾腿,兩手將對方身體或手臂往下拉引,乘對方身體傾斜之機,向對方的支撐重心的腳踝關節勾踢,就能輕巧踢倒對方。(圖2-67、圖2-68)
4.腳跟
腳跟部為力點。 (圖2-69)
腳跟蹬踢,勾腳尖,力點在腳跟的腿法。是多用于正面攻擊對方胸、腹部的技術。而且蹬擊力量大,對方難以防范。
動作過程:一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先屈膝,后蹬伸,勾腳尖,力點在腳跟,
向前對準對方胸或腹部猛力蹬擊。(圖2-70)
5.腳刀
腳小趾外側邊線為力點。 (圖2-71)
一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內扣,抬起、收髖,腳尖勾緊,與髖同高,微收腹。隨之迅速向前直線踹擊,髖展開,膝挺直,力達腳跟及腳外側邊緣;同時上體向側傾倒,兩臂屈肘護于體前。(圖2-72)
(六)肘膝組
人體的肘部與膝部是近距離戰斗的兇險“工具”。肘法與膝法均是借身體 重量進行攻擊,在近距離攻擊中具有極大的殺傷力。這里將本拳法中肘、膝的五種用途羅列出來。
肘的定型:前臂彎曲,力點在肘尖部分。 (圖2—73)
膝的定型:小腿彎曲,力點在膝蓋部分。(圖2-74)
1.頂肘
頂肘,握拳屈肘,前臂夾緊并向上抬起,與肩同高,拳心向下;一腳向前方上步,另一腳跟著滑進,兩腿屈膝;同時腰微向左擰轉,以腰帶肘, 肘尖向前方直線頂擊,另一手推拳面,增加整體力量。(圖2-75)
2.橫肘
一手握拳屈肘,抬起與肩同高,拳心向下,另一手推掩拳面,以增加打擊力量;上體扭轉,以腰帶動肘部向側面橫向撞擊,力點在肘關節端部。擊肘同時須兩腳蹬地,重心前移,借身
體重量加大撞擊威力。 (圖2-76)
3.挑肘
一手握拳屈肘,抬起與肩同高,拳心向下,另一于推掩拳,以肩關節為軸由下向上挑擊。 (圖2-77)
4.砸肘
一手握拳屈肘,以腰身帶動肘部由上向下砸擊,力點在肘關節端部。砸肘時須借身體重量向下慣性,以加大肘部的砸擊威力。(圖2-78)
5.撞膝
屈膝提起,由下向前上猛力頂撞對方的襠、腹部或心口部位,很有威力。,如對方從正面抱我腰以上部位時,我迅速提膝頂擊其襠部或腹部。(圖2-79)
四. 三步拳
金水門剛柔拳法的單練套路,以“三步拳”為最基礎的套路,其中又以馬步、弓步、虛步三種步型為主,故稱“三步拳”。其動作剛勁有力,簡單實用,易教易學。來回兩段8個動作,全套共16個動作。
上段
起勢
拱手禮
兩腳合并站立,行拱手禮。 (圖2-80)
左腳向左側移動,兩腳間距離略寬于肩;兩手由上方合掌沿頭部中線徐徐降下。 (圖2-81)
入靜
兩手在腹部前方,手指對齊;兩目微閉,深呼吸,意識入丹田。(圖2-82)
旗鼓勢
右腳向后移一步成“四六步”;兩手成拳,為旗鼓勢。(圖2-83)
1. 左下擋右直拳
重心稍前移成左弓步;左拳向下方斜向截擋。動作時目光平視,牙輕閉,呼氣。(圖2-84)
注:以下所有動作均須如此,不再注明。
右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圖2-85)
2. 右下擋左直拳
上右步成右弓步;右拳向下方斜向截擋。(圖2-86)
左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圖2-87)
3. 右格擋左直拳
右拳以肘關節為軸,由下向上方翻轉格擋。(圖2-88)
左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圖2-89)
4. 左格擋右直拳
上左腳成左弓步;左拳以肘關節為軸,由下向上方翻轉格擋。(圖2-90)
右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圖2-91)
5. 左直拳
左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圖2-92)
6. 右頂肘
上右腳成馬步;右手屈肘關節,左手掩在右拳上,以右肘向前頂撞。(圖2-93、圖2-93附圖)
7. 左擊掌
身體稍右轉,變馬步為右弓步;左掌向正前方打擊。(圖2-94)
8. 左下劈掌
兩腳原地不動,身體左轉180度,變右弓步為左弓步;左掌由上向下方劈擊。(圖2-95)
下段
9. 虛步立掌
重心后移,左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左手屈肘成掌向前上方立起,右拳掩在左拳臂內側。(圖2-96)
10. 左上下擋右直拳
上左步成左弓步;左拳以肘關節為軸,由上向下方截擋。(圖2-97)
然后左臂翻轉向斜上方格擋。(圖2-98)
右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圖2-99)
11. 右踢腿
上右步兩腳合并;兩手成拳收于腰側。右腳繃腳尖,先屈膝后上踢,力點在腳背。(圖2-100、圖2-101)
12. 右上下擋左右直拳
上右腳成右弓步;右拳以肘關節為軸,右上向下方截擋。(圖2-102)
然后右臂翻轉向斜上方格擋。(圖2-103)
左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圖2-104)
右拳向正前方平拳出擊。(2-105)
13. 左勾拳
左拳由下向上方勾拳。(圖2-106)
14. 右擺拳
左拳收回的同時,右拳向正前方擺拳出擊。(圖2-107)
15. 左熊掌
右拳收回,左手在熊掌向正前打擊。(圖2-108)
16. 伏虎勢
兩腳原地不動,身體左轉90度,變弓步為四六步;左拳由上向下方劈擊,由拳屈肘,由下向上方架擋。(圖2-109)
收勢(旗鼓勢)
兩腳原地不動,重心稍前移,成六四步;兩拳上提為旗鼓勢。(圖2-110)
入靜
右腳收回,約與肩同寬;兩手由上方合掌,沿頭部中線徐徐對齊;兩目微閉,深呼吸,意識入丹田。(圖2-111、圖2-112)
拱手禮
兩腳并合站立,行拱手禮。(圖2-113、圖2-114)
/2-114.jpg)
五. 單勢攻防實戰練習
學習出擊初級技術之后,須在個人單練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兩人間的單勢攻防合作練習。即將兩人分為一組,將學習過的動作對準同伴的身體要害部位練習。練習時要注意安全,在打擊到身體時須有一線空間,如此逐個動作相互反復攻防練習,以提高動作的準確性。練習時須在戰斗的氣氛中進行,并做到“慢、低、狠”三點要求。
慢,動作過程宜慢,路線清楚,動作落點準確。
低,步型宜低、宜正。步型低,兩腿負擔比較重,可增加功力。
狠,攻防動作落點時須做到兇猛,并呼吸崔力。
一. 五種重要攻擊方法
在初級技術內容中列有五組三十種人體的戰斗“工具”,在這甲挑選出重要的五種攻擊法,即直拳、勾拳、擺拳、斜邊腿、側踹腿。
(一)直拳
直拳是使用率最高的拳法。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由胸部向前方打擊,可以用立拳與平拳兩種形式,力點達拳面。運動線路為前后直線,出拳時須充分運用后腳蹬地、擰腰的力量。(圖3-1)
(二)勾拳
勾拳是近距離擊打的一種拳法。它具有擊打變化突然、威力大、不易防守等特點,擊打下巴、腹部、肋骨等部位較有威力。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重心稍下沉,然后左腳蹬地,上體向右轉;左拳由下向前上屈肘勾擊,拳心向里,力達拳面,須充分利用蹬地擰腰的力量,發力短促 (圖3-2)
(三)擺拳
擺拳是沿側面弧形擊打對方的一種拳法。它具有發拳兇猛、力量大、出拳快的特點。-般在近距離交手時采用。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重心稍前移,利用蹬地擰腰使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左臂稍屈,左拳經外向前、向里平擺,拳心向下,力達拳面。(圖3-3)
(四)斜邊腿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一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腳尖繃直,由下斜向上方踢擊,借身體的重力,力點達腳背。踢擊對方膝蓋、肋骨與頭部等很有效果。 (圖3-4)
(五)側踹腿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一腿支撐身體站立,另一腿屈膝內扣,抬起并收髖,腳尖勾緊,與髖同高,微收腹。隨之迅速向前直線踹擊,髖展開,膝挺直,力達腳跟及腳小趾側邊緣;同時上體向側傾倒,兩臂屈肘護于體前。(圖3-5)
二. 飛腿踢法
飛腿踢法是跳躍騰空的腿法,有后旋踢、正飛踢、斜飛踢三種。這些腿法殺傷力大,也比較美觀,但動作難度比較大,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做基礎。
(一)后旋踢
這是一種用腳掌向后上方撩踢的腿法。因為是從后方突然旋轉的撩踢腿,往往讓人意料而難以防范,所以命中率比較高。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
始。上步、轉身, 一腿支撐身體,另一腿借助身體旋轉慣性,腳尖伸直,向后方直線旋轉擺踢,髖展開,膝挺直,上體向下傾倒起到平衡重心作用;兩臂屈肘護于體前。出腿動作須一氣呵成,轉體時頭部要領先后轉,全身重力直達腳掌。(圖3-6)
(二)正飛踢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正飛踢是正面騰空的腿法,兩腿先后向前方踢出。騰空踢腿時先屈膝,后蹬伸,力點在腳尖,多用于正面攻擊對方胸部與頭部。(圖3-7)
(三)斜飛踢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兩腳蹬地起跳,斜面兩腿騰空踢出,但攻擊力點只是前方一腳的跟部及腳小趾側邊緣,斜飛腿法踢擊對方頭部比較有效果。 (圖 3-8)
三. 格擋法
金水門剛柔拳法的技術主要由進攻與防守兩部分動作組成,防守動作又分為非接觸防守和接觸防守兩大類。非接觸防守即即閃躲法;接觸防守即格擋法。格擋法,就是通過手臂攔截或阻擋對方攻擊的防守方法。,共有8種技術。
(一)上架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一臂屈肘,以前臂橫置于頭部上方,以尺骨面為受力點,向上架擋對方的拳、腳進攻。 (圖3-9)
(二)交叉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兩臂均屈肘,并互相交叉,橫置于頭部上方,以尺骨面為受力點,向上架擋對方的拳、腳進攻。 (圖3一l0)
(三)中內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一臂屈肘,以前臂橈骨側為受力點,在身體中部格擋對方的拳、腳進攻。(圖3—11)
(四)中外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 一臂屈肘,以前臂尺骨側為受力點,在身體中部格擋對方的拳、腳進攻。 (H圖3-12)
(五)下內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一臂微屈,以前臂橈骨側為受力點,在身體下方格擋對方的拳、腳進攻。 (圖3-13)
(六)下外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一臂微屈肘,以前臂尺骨側為受力點,在身體下方格格擋對方的腳進攻。 (圖3-14)
(七)托撩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 一臂微屈肘,以手掌為受力點,由下向上托擋對方的腿法進攻 。(圖3-15)
(八)肘截擋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兩臂屈肘,以肘部為受力點,由上向下截擋對方的拳、腳進攻。(圖3-16)
四. 閃躲法
閃躲法屬于非接觸防守技術,它是通過身法、步法的靈活運轉來躲避對方攻擊,共有5種技術。
(一)退閃
【方法】由實戰架開始。對方以拳、腿對我頭部攻擊時,我前腳稍扁撤,帶動頭部與軀干后移,避開對方攻擊。避開后須迅速還原成實戰架勢,并注意退閃時收下頡,目視對手。
(圖3-17)
(二)潛閃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對方以拳、腿對我頭部橫向攻擊時,我屈膝沉胯、重心降低.同時含胸收腹,微低頭,兩手護胸,向下避開攻擊。 (圖3-18)
(三)右閃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對方以拳、腿對我頭部橫向攻擊時,我上體稍向右擰轉并微前俯(或同時配合右滑步),頭稍向右側移動,目視對方向右閃避。 (圖 3-19)
(四)左閃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對方以拳、腿對我頭部橫向攻擊時,我上體稍向左擰轉并微前俯(或同時配合左滑步),頭稍向右側移動,目視對手向左閃避 。 (圖 3-20)
(五)流水閃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對方以拳、腿對我頭部橫向攻擊時,我在屈膝沉胯、重心下降的同時,兩手護胸,身體由上而下自然搖動,如“流水’一般向下避開對方的攻擊。(圖3-21)
五. 倒地法
在激烈的實戰中,當進攻或防守過程中失去重心,或被對方摔倒時,通過正確的倒地方法,可以避免受傷。
正確倒地動作的要求:團身,收腹,兩膝緊屈,兩肘收至腹前,兩手護在太陽穴部,呼氣。(圖3—22)
(一)左倒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身體前俯向左側倒地時,在快要觸地的彈的一剎那,左臂迅速屈肘,用手掌及前臂主動拍地,然后頭部與軀干彎曲,向斜前方團身滾翻,緩沖著地。(圖3-23)
(二)右倒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身體前俯向右側倒地時,在快要觸地的一剎那,右臂迅速屈肘,用手掌及前臂主動拍地,然后頭部與軀干彎曲,向斜前方團身滾翻,緩沖著地。 (圖3-24)
(三)后倒
【方法】由實戰架開始。身體向后山倒地時,在快要觸地的一剎那,兩臂迅速屈肘,兩手掌主動向后下方拍地,然后頭部與軀干彎曲,向后方團身滾翻,緩沖著地。 (圖3-25)
(四)前倒
實戰中,凡倒地動作應該以屈體團身倒地為佳,但有時遇到突然襲擊或意外事故,一時不能屈身倒地的睛況,就要做僵直前倒的自我保護動作。
【方法】由實戰架勢開始。并步直立,全身保持定的緊張,身體挺直,屏住氣,兩手屈肘護手腳前,展開五指,在觸地的一剎那,兩手掌連同前臂主動拍地,頭部與軀干成拱形,呼氣,收腹,緩沖著地。 (圖3-26)
六. 功力訓練
“練拳小練功,到頭-場空’。金水門拳法的功力訓練分進攻性與防守性兩種。防守性功法有腹部抗擊練習,胸部抗擊練習,背部抗擊練習等,目的是在遭受意外拳腳攻擊時能夠化驗為夷。
攻擊性的功法有拳靶訓練,沙包訓練等。通過訓練,能夠增強攻擊的威力與能量。
(一)拳靶訓練
拳靶訓練分兩種。
l.手靶。手靶般比較小,用手指抓握就可以練習,練習 動作以拳法為主。
在打手靶練習時,教師規定若干練習動作,亮靶要求學生以最快速度擊打。另外,為了提高學生選擇目標的反應能力,教師可持靶在不同位置突然示出,規定好各位置的打靶動作,讓其快速完成。,訓練中可以一手持靶,也可以兩手都持靶。顯然兩手靶的訓練難度要大得多。初級水平者應該以單手靶訓練為主。 (圖 3-27)
2.腳靶,腳靶比較厚實,用手抓靶柄,川前臂抵住整個腳靶的后部,主要用于練習拳腿組合動作和腿法攻擊。練習腳靶時,握靶者須有較好的技術和力量。腳靶不像手靶那樣靈活,
而蹋擊者也必須以沉實與彈性的腿法踢山。 (圖3-28)
(二)沙袋訓練
1.手擊沙袋
用各種拳法、掌法、肘法對著沙袋進行打擊,尤其是直拳、擺拳、橫肘等動作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打擊訓練。在練習時應該使用手套,以避免皮膚破裂,在技術達到較高水平后,可以時而取消手套練習。(圖3-29)
練習須在嚴格的動作規范中進行,特別是在擊中沙袋后,要估量一下打擊力度,如不合規格應該及時改正。
2.腿擊沙袋
(1)斜邊腿踢擊沙袋:從實戰架勢開始。利用身體向側面擺的力量,配合提膝、彈直小腿等動作,產生橫向鞭打力量,最終貫到腳背部擊打在沙包上。此時腳面必須繃平,踢準后稍停一剎那,體會力量是否充實。 (圖3-30)
2)踹腿踢擊沙袋:從實戰架勢開始。提膝、腳掌外翻準備踢出時,身體向后倒,配合踢出的腿,接觸沙袋時支撐腿向前送勁,力量貫穿到腳掌外側邊沿。 (圖3-31)
(3)頂膝踢擊沙袋:靠近沙袋站立,屈膝猛然上提,對準沙袋下部撞頂,身體稍向后方靠,以配合頂膝動作產生更大的撞頂力量。膝蓋接觸沙袋時須用膝蓋上部,就是髕骨與股骨之間的部位,并且要有一定的緊張度,否則膝關節容易受傷。
此外,還有轉身撩踢腿、蹬腿等其他腿法,以及手腳連動的組合攻擊動作等,都可以采用沙袋訓練方法來提高攻擊質量。在開始練習時踢擊次數不宜太多,擊打速度也不宜過快,須按照一定規范訓練。隨著威力水平提高,逐步增加練習次數和出擊速度。
(三)腹部抗擊練習
兩腳開立,全身保持適度緊張,讓同伴用拳向身體腹部打擊,在拳面接觸腹部的一剎那呼氣、挺腹。 (圖3-32)
(四)胸部抗擊練習
兩腳開立,全身保持適度緊張,讓同伴用拳向身體胸部打擊,在拳面接觸胸部的一剎那呼氣、含胸。 (圖3-33)
(五)背部抗擊練習
兩腳開立,全身保持適度緊張,讓同伴用拳向身體背部打擊,在拳面接觸背部的一剎那呼氣、沉肩。 (圖3-34)
六. 功力訓練
練拳小練功,到頭-場空’。金水門拳法的功力訓練分進攻性與防守性兩種。防守性功法有腹部抗擊練習,胸部抗擊練習,背部抗擊練習等,目的是在遭受意外拳腳攻擊時能夠化驗為夷。
攻擊性的功法有拳靶訓練,沙包訓練等。通過訓練,能夠增強攻擊的威力與能量。
(一)拳靶訓練
拳靶訓練分兩種。
l.手靶。手靶般比較小,用手指抓握就可以練習,練習 動作以拳法為主。
在打手靶練習時,教師規定若干練習動作,亮靶要求學生以最快速度擊打。另外,為了提高學生選擇目標的反應能力,教師可持靶在不同位置突然示出,規定好各位置的打靶動作,讓其快速完成。,訓練中可以一手持靶,也可以兩手都持靶。顯然兩手靶的訓練難度要大得多。初級水平者應該以單手靶訓練為主。 (圖 3-27)
2.腳靶,腳靶比較厚實,用手抓靶柄,川前臂抵住整個腳靶的后部,主要用于練習拳腿組合動作和腿法攻擊。練習腳靶時,握靶者須有較好的技術和力量。腳靶不像手靶那樣靈活,
而蹋擊者也必須以沉實與彈性的腿法踢山。 (圖3-28)
(二)沙袋訓練
1.手擊沙袋
用各種拳法、掌法、肘法對著沙袋進行打擊,尤其是直拳、擺拳、橫肘等動作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打擊訓練。在練習時應該使用手套,以避免皮膚破裂,在技術達到較高水平后,可以時而取消手套練習。(圖3-29)
練習須在嚴格的動作規范中進行,特別是在擊中沙袋后,要估量一下打擊力度,如不合規格應該及時改正。
2.腿擊沙袋
(1)斜邊腿踢擊沙袋:從實戰架勢開始。利用身體向側面擺的力量,配合提膝、彈直小腿等動作,產生橫向鞭打力量,最終貫到腳背部擊打在沙包上。此時腳面必須繃平,踢準后稍停一剎那,體會力量是否充實。 (圖3-30)
(2)踹腿踢擊沙袋:從實戰架勢開始。提膝、腳掌外翻準備踢出時,身體向后倒,配合踢出的腿,接觸沙袋時支撐腿向前送勁,力量貫穿到腳掌外側邊沿。 (圖3-31)
(3)頂膝踢擊沙袋:靠近沙袋站立,屈膝猛然上提,對準沙袋下部撞頂,身體稍向后方靠,以配合頂膝動作產生更大的撞頂力量。膝蓋接觸沙袋時須用膝蓋上部,就是髕骨與股骨之間的部位,并且要有一定的緊張度,否則膝關節容易受傷。
此外,還有轉身撩踢腿、蹬腿等其他腿法,以及手腳連動的組合攻擊動作等,都可以采用沙袋訓練方法來提高攻擊質量。在開始練習時踢擊次數不宜太多,擊打速度也不宜過快,須按照一定規范訓練。隨著威力水平提高,逐步增加練習次數和出擊速度。
(三)腹部抗擊練習
兩腳開立,全身保持適度緊張,讓同伴用拳向身體腹部打擊,在拳面接觸腹部的一剎那呼氣、挺腹。 (圖3-32)
(四)胸部抗擊練習
兩腳開立,全身保持適度緊張,讓同伴用拳向身體胸部打擊,在拳面接觸胸部的一剎那呼氣、含胸。 (圖3-33)
(五)背部抗擊練習
兩腳開立,全身保持適度緊張,讓同伴用拳向身體背部打擊,在拳面接觸背部的一剎那呼氣、沉肩。 (圖3-34)
七. 趨避攻防40法
趨,接近對手;避,離開對手;攻,打擊對手;防,免遭對手攻擊。金水門拳法很重視趨避攻防練習,是中級技術的重點內容,通過訓練能夠培養攻防實戰能力。
在教學上由簡單到復雜,即從“一次攻防” “二次攻防”“三次攻防”到“擒拿反擊” “摔跤反擊”五個部分,分別以“金、木、水、火、土”五字來命名,每部分均為8個技術。
趨避攻防動作練習必須在一種真實的戰斗氣氛中進行,動作的準確性要求高,出手迅速,擊中目標時須發聲,達到以聲催力的目的。練習中應做到12個字,即“動作規范,干凈利落,氣勢猛烈”。
(一)金字8法(一次攻防反擊)
本組拳法為最初級、也是最簡單的技術,即對方向我一次打擊,我在有效防守之后迅速反擊。
1.直拳還擊直拳
雙方正面相對站立,行禮。 (圖3-35)
雙方為旗鼓勢。 (圖3-36)
對方左弓步,右直拳打擊我鼻子部位。 (圖3-37)
我右弓步,舉右前臂進行中外格擋。 (圖3-38)
我右直拳向對方心口部位打擊。 (圖3-39)
雙方還原為旗鼓勢。 (圖3-40)
雙方面對行禮。 (圖3-41)
注:每一個動作都須在嚴格的禮節要求中進行。為了節省篇幅,以下各組練習中不再注明禮節要求,但練習時必須做出以上禮節要求。
2.劈拳還擊勾拳
對方左弓步,右拳由上向下對準我鼻子劈擊。我左弓步,舉左前臂向上架擋。 (圖3-42)
我右手勾拳打擊對方下頜部位。 (圖3-43)
3.下邊踢還擊直拳
對方提右腳向我肋部邊腿踢來;我用左臂向下截擋。 (圖3-44)
我上步為右弓步,用右直拳向對方心口打擊。 (圖3-45)
4.側踹踢還擊擺拳
對方起右腿向我腹部踹踢過來;我向側閃開,用左臂向下做格擋動作。 (圖3-46)
我用左擺拳向對方頭部打擊。 (圖3-47)
5.擺拳還擊勾拳
對方左弓步,以右擺拳向我頭部打擊;我潛入躲閃,同時舉手保護頭部。 (圖3-48)
我靠近對方,用右勾拳向對方肋部打擊。 (圖3-49)
6.勾拳還擊踢襠
對方右弓步,以左勾拳打擊我心口;我雙手屈肘向心口方向截擋。 (圖3-50)
我靠近對方,起右腳向對方襠部踢擊。 (圖3-51)
7.下邊踢還擊側踹
對方起右腳向我肋部邊踢來;我向右側移動避開,同時用左臂向下斜擋。 (圖3-52)
我靠近對方,提左腳向對方心口踹腿踢擊。 (圖3-53)
8.劈拳還擊手刀
對方左弓步,右拳由上向我鼻子部位劈擊,我兩拳交叉向上架擋。 (圖3-54)
我上左腳靠近對方,用右手刀向對方頸部、鎖骨位置砍擊。(圖3-55)
木字8法(二次攻防反擊)
本組拳法假設對方向我發起兩次連續性打擊,我使用技術有效防守之后反擊對方一次。
1.兩直拳還擊擺拳
對方左弓步,以右直拳向我心口打擊;我左弓步,用左前臂內格擋。 (圖3-56)
對方上步,以左直拳再次向我心口打擊;我退步,用右前臂內格擋。 (圖3-57)
我上左腳靠近對方,用左擺拳向對方太陽穴打擊。 (圖3-58)
2.劈拳踢腿還擊邊踢
對方左弓步,以右拳錘向我頭部劈擊;我左弓步,用左前臂上架格擋。 (圖3-59)
對方起右邊腿向我肋部踢擊;我退下成左虛步,用左手向斜下方截擋。 (圖3-60)
我靠近對方,用右邊腿向對方肋部踢擊。 (圖3-61)
3.兩擺拳還擊勾拳
對方左弓步,以左擺拳向我頭部打擊;我稍退后避開,同時用右前臂向上格擋。 (圖3-62)
對方用右擺拳再次向我頭部打擊;我潛身躲閃,并向下進入,靠近對方身體。 (圖3-63)
我迫近對方,由下向上用右勾拳向對方下頜打擊。 (圖3-64)
4.兩邊踢還擊邊踢
對方起左邊腿向我肋部踢擊;我右弓步,用右前臂做斜下格擋技術。 (圖3-65)
對方繼續起右邊腿向我肋部踢擊;我退一步,用左手向斜下方截擋。 (圖3-66)
我迅速靠近對方,用右邊腿向對方肋部踢擊。 (圖3-67)
5.踹、邊踢還擊踹踢
對方起左腿向我胸部踹踢過來;我向后移動,退身閃開。(圖3-68)
對方墊步逼人,繼續起左邊腿向我頭部踢擊;我退步避開,同時舉手上格擋。 (圖3-69)
我迅速靠近對方,用左踹腿向對方胸部踢擊。 (圖3-70)
6.直拳蹬踢還擊撞膝
對方左弓步,以右直拳向我頭部打擊;我稍退后避開,同時用左前臂內格擋。 (圖3-71)
對方起左腳向我腹部蹬踢;我向左躲閃,同時用左前臂向斜下方格擋。 (圖3-72)
我逼近對方,兩手搭在對方肩部向下扯,同時屈右膝,由下向上撞頂對方腹部。 (圖3-73)
7.劈拳擺拳還擊拉蹬踢
對方右弓步,以右拳錘向我頭部劈打;我稍退后避開,同時用左前臂上架格擋。 (圖3-74)
對方繼續用左拳錘向我頭部劈打;我向后躲閃,同時用右前臂向上格擋。 (圖3-75)
我雙手抓緊對方左手腕部向自己身體拉近,同時起左腿蹬踢對方腹部。 (圖3-76)
8.擺拳邊踢還擊頂肘
對方左弓步,以右擺拳向我頭部打擊;我潛身避開,同時舉左前臂護頭。 (圖3-77)
對方起左邊腿向我肋部踢擊;我向左躲閃,同時用左前臂向斜下方格擋。 (圖3-78)
我乘勢逼近對方,用左肘尖向對方心口頂擊,對方被擊倒地。 (圖3-79~圖3-81)
十八打拳法是由十八個技擊動作構成的套路。分上下兩段,動作演練路線為兩個往返直線。演練套路時要求手、眼、身、法、步協調,并配合呼吸、精神、勁力等。
每一個動作都是獨立的格斗技術,在單人練習套路的基礎上將各個動作拆成攻防實戰練習,使健身與技擊有機地結合起來。
上段(1-9動作)
預備勢
【動作演練】
雙腳并立,行拱手禮。 (圖3-170)
左腳向左分開,同肩寬,腳尖向前;兩手掌由外側向上劃弧,經頭部正上方合掌,徐徐下降,到達腹部前方,兩手指相對:雙目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約10秒時間。 (圖3-171、圖3-172)
身體向左轉90。,兩腳成四六步;雙手握拳,左拳在前,與自己鼻尖成直線,右拳在后,置于右腭;眼視前方,雙肘下垂,兩膝稍向內裹,此為旗鼓勢。 (圖3-173)
【技擊應用】
練拳之前先人靜,頭與身體豎直,擺正位置;意守丹田,冷靜下來,做好戰斗準備。
旗鼓勢,左拳置于鼻前方,一是為了刺探對方虛實,二是用以威脅對方;右拳置于下腭前方,既保護自己頭部與身體,同時也可蓄勁藏力。
【動作要求】
全身放松,雙拳不要握緊,有三分力就可以,在沒有與對方遭遇時,盡可能不消耗力量。兩手腕與肘成一直線、兩膝與踝關節有一股輕微向內的絞勁,全身保持適當的張力,以應付對方襲擊。
(一)一馬當先
右拳出擊比喻為“一馬當先”。
【動作演練】
左腿前屈成弓步,右腳蹬地;左臂屈肘,豎直向左格擋,左拳置于左眼前方,右拳向前方沖拳,高度與眼部同。 (圖3-174、圖3-175)
【技擊應用】
設對方直拳擊來;我方左手格擋。 (圖3-176)
我方右直拳出擊。 (圖3-177)
左手格擋以前臂尺骨向外為宜,因為尺骨一側血管神經比較少,相對比較堅硬,有利于格擋;右拳向前打擊的目標為對方的“中脘”位,即“胃三角”區,在胸骨柄端與左右肋骨構成的腹部三角區,此處是身體正面脆弱部位。
【動作要求】
左拳格擋宜輕,與對方攻擊的拳接觸時,稍作扭轉,以滾動的活力抵擋對方攻擊,起到緩沖效果。右拳沖擊須借助右腳蹬地產生的身體推進力以及身體轉運力,使兩種力量在一剎那集中到右拳拳面,能增加攻擊威力。
(二)猛虎撲食
兩拳加右腿連續打擊,喻為“猛虎撲食”。
【動作演練】
重心移到左腳,右腳蹬地,身體向前;右拳收回置于腰側,左拳打擊對方鼻子;同時右腿屈膝提起,隨即向前方蹬踢,力點在腳跟,踢擊對方襠部;右腿在前方落地成弓步,左拳收回,右拳向前方沖擊。 (圖3-178、圖3-179)
【技擊應用】
左拳打擊對方胸部或頭部,右腿踢擊對方襠部,緊接著右拳打擊對方心窩,三次連續快速打擊都須認準對方身體的要害部位。 (圖3-180~圖3-182)
【動作要求】
連續攻擊需要很大的沖擊力,須借助右腳蹬地、身體前移產生的慣性,最終形成一個整體力向對方進攻。此動作雖然是連續攻擊,但是有虛實之分,三次連擊是“虛、實、實”的組合關系,第一次打左拳為虛,目的是引起對方慌亂,第二次出右腿,第三次用右拳打擊為實。
(三)霸王敬酒
這是以強凌弱的動作,右手抓扯對方衣襟往下拉引,左拳向上勾擊對方下頜,比喻強者左手舉“酒杯”,強迫對方“飲酒”。
【動作演練】
右腳收回,右手抓住對方衣襟向外扭轉、向下拉扯;左腳上半步成馬步,左拳由下向上勾擊對方下腭。 (圖3-183、圖3-184)
【技擊應用】
對方左拳向我頭部劈擊;我右手向上架擋。 (圖3-185)
我右手抓對方左手腕向下引。 (圖3-186)
我左拳勾打對方下頜。 (圖3-187)
【動作要求】
這是近距離的攻擊技術。當對方靠近時,我迎上,右手抓握對方手腕或衣襟向下用力拉扯,迫使對方低頭;左拳乘對方低頭之際向上勾打,形成上下合擊。右手下扯時需身體前移,借助重力作用使對方身體前傾;左拳向上勾擊時,須與左腳蹬地、身體扭轉配合,增大攻擊強度。
(四)鐵牛犁地
兩掌向對方頸部劈砍,使對方重心前傾,左腳乘機勾踢對方支撐重心的腳跟部位,如“犁”鏟地,喻為“鐵牛犁地”。
【動作演練】
雙掌向上,由左向右格擋,向右轉身上左腳,仍為馬步;雙手掌同時向對方頸動脈處劈砍,力點在掌的小指一側邊緣,左腳與掌配合,腳尖擦地向上,勾踢對方支撐重心腿的踝關節。
(圖3-188、圖3-189、圖3-189附圖)
【技擊應用】
對方左弓步,以左直拳向我頭部打擊;我雙手上舉向右格擋。 (圖3-190)
擋后乘勢向對方頸部雙劈掌,迫使對方向右傾斜。重心壓在右腳,用左腳勾踢對方左腳跟,上下合力,對方倒地。 (圖3-191、圖3-192)
【動作要求】
兩掌劈擊對方頸部,須借格擋時舉臂的上升力順勢下劈,使勁力到達兩掌小指側邊緣,發勁須果斷;勾踢宜輕巧,恰在對方重心向前傾斜之際,只要對準其踝關節,不用多少力量,即可奏效。
(五)野豬撞墻
雙手從后面控制對方兩腿,截斷其退路,前面用肩撞倒對方,喻為“野豬撞墻”。
【動作演練】
左腳跨前一步,雙手掌交叉上舉,保護頭部;兩肘下垂,保護兩肋;左腳向左前方大步闖入,左膝跪地,右腿全蹲,雙手成虎爪,相對向前下方做環扣動作。 (圖3-193、圖3-194)
【技擊應用】
對方左弓步,右拳打擊我頭部;我舉兩臂格擋。 (圖3-195)
防后即轉入反擊。我上右腳靠近對方,兩手包抄對方后面,用虎爪扣住對方左右膝關節,同時用右肩撞擊對方腹部,對方向后倒地。 (圖3-196)
【動作要求】
兩臂格擋時宜輕,接觸對方拳擊時用滾動力,緩沖中化解打擊力。反攻時兩手須迅速從后面控制對方膝窩,手指有力扣緊;右肩借腳蹬地產生的身體沖力向對方腹部撞擊。
(六)豹子回頭
兩手控制對方腰部后猛然向左側扭頭,轉體長腰,摔出對方,喻為“豹子回頭”。
【動作演練】
左腳插入右腳后方,兩手抱住對方腰部,靠近我身體扣緊;有腳蹬地,向左后方轉體180度,頭往左后方甩,帶動對方身體旋轉,將對方摔出倒地。 (圖3-197、圖3-198、圖3-198附圖)
【技擊應用】
對方左弓步,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左手斜上格擋。 (圖3-199)
左手抓握對方右手腕,上步靠近對方,右手抱對方腰部,控制對方重心,快速轉體,將對方摔出倒地。 (圖3-200、圖3-201)
【動作要求】
抱住對方腰部時須扣緊對方身體,使之失去活動能力。左腳插入時宜輕巧,踏在對方重心線上。轉體時頭部須向左后甩去,以產生全身一致的旋轉合力。
(七)橫掃千軍
由勾拳,內、外手臂刀等三個橫向攻擊技術組成,威力較大,喻為“橫掃千軍”。
【動作演練】
右腳尖后轉,帶身體向右擰轉,左拳勾擊對方腹部;上左腳身體右轉,右手刀橫向勾擊對方頸部后方;右腳向前蹬地,保持四六步型向前方促步,右手刀橫劈對方咽喉部。(圖3-202~圖3-204)
【技擊應用】
對方左弓步,左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右手向上格擋。(圖3-205)
我上右腳,左勾拳斜向上方打擊對方胃三角區。 (圖3-206)
上左腳,用右手刀由外向里橫勾擊對方頸后方。 (圖3-207)
右手刀向前橫掃、劈砍對方咽喉。三個動作連續攻擊,對方倒地。 (圖3-208、圖3-209)
【動作要求】
左勾拳須借助身體向右擰轉的慣性力。右手刀勾擊時力點在大拇指根部,與前臂橈骨側構成一“彎刀”狀。右手刀外劈的力點在小指側掌根部,須借蹬地產生的身體前沖力量。
(八)拐老下山
此動作用右腳纏住對方左腳踝關節,身體向前方坐靠,摔倒對方,形似“拐子”下山坡,喻為神話“八仙”中的“鐵拐李”。
【動作演練】
重心移至右腳,成左仆步,兩手向地面拍擊。 (圖3-210)
保持原步型,雙手向上推擋。 (圖3-211)
右腳蹬地墊步,躍起向前,兩掌出擊攻打對方,左掌擊對方臉部、右掌擊對方心窩。 (圖3-212)
右腳插入對方兩腳中間,纏繞對方左腳跟,在地面劃弧跪下,腳背貼地,右手按在右膝上,左手按在右肩。 (圖3-213、圖3-213附圖)
【技擊應用】
對方用右邊腿踢擊我頭部;我下潛避開。 (圖3-214)
對方用右拳捶擊我頭部;我兩手向上格擋。 (圖3-215)
我反擊,墊步向前,左掌打擊對方頭部、右掌打擊對方心口。 (圖3-216)
右腳穿人對方兩腳間,纏住對方左腳踝關節,右手按住對方左腳;左手從后包抄,扣住對右膝關節,用右肩撞靠對方身體,使之倒地。 (圖3-217~圖3-220)
【動作要求】
兩掌上下打擊對方宜猛烈。右腳穿人對方兩腳之間不可用力過大,宜輕巧,才能夠纏繞對方。
(九)老虎扛豬
從下路潛入對方兩腿之間,將對方身體扛起后投摔出去,喻為“老虎扛豬”。
【動作演練】
由上勢的跪地動作輕輕跳起,轉體180度成左丁步;左手向下截擊,右掌護于左肩部。(圖3-221)
左腳上步,左手屈肘向上架擋。 (圖3-222)
右腳向前跨一大步成低弓步,身體潛進;右手向前下方插入。 (圖3-223)
重心移至兩腳中間成馬步;右掌屈肘于頭部上方,左拳屈肘于腰側。 (圖3-224、圖3-224附圖)
【技擊應用】
對方起右邊腿踢擊我頭部;我退守為丁步,右手向外格擋。(圖3-225)
對方繼續用右邊腿踢擊我膝蓋;我右手向下格擋。 (圖3-226)
對方用右拳打擊我頭部;我左手向上格擋。 (圖3-227)
我左手抓對方右手腕往左上方拉引,身體隨右腳潛入,右手穿入對方襠部,用右肩扛起對方身體,向上用力將對方投摔出去。 (圖3-228、圖3-229)
【動作要求】
防守動作用力宜輕,準確是關鍵。左手抓握對方右手腕須利用對方前傾慣性力,同時身體迅速潛入?钙饘Ψ缴眢w時右肩越貼近對方腹部越容易將對方扛起。
下段(10-18動作)
(十)犀牛頂角
從三個方向進行肘部攻擊動作,將“肘”比喻為“角”,威力大喻之為“犀牛頂角”。
【動作演練】
原地跳起,轉身180。,成馬步;右肘尖向側前方頂擊,左手按在右拳上。 (圖2-230)
左腳上步,靠右腳成并步;左肘尖由上向下砸,停在腹部前方。右腳向前跨一步成右弓步;右肘向前上方挑撞。 (圖3-231、圖3-232)
【技擊應用】
對方左弓步,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左手上架擋。 (圖3-233)
我靠近對方,用右肘尖頂撞對方心窩。 (圖3-234)
對方左弓步,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右手上架擋。(圖3-235)
右手抓握對方右手腕向下扭轉,同時用左肘砸頂對方背部。 (圖3-236)
對方左弓步,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左手上架擋。(圖3-237)
左手抓握對方右手腕向下引,靠近對方,用右肘向
上挑撞對方下頜。 (圖3-238)
【動作要求】
肘部技術須借助身體的重力作用,與對方的距離須接近,最好是利用對方主動進攻的慣性。
(十一)貼身靠墻
以自身側面貼近對方身體而打倒對方,喻為“貼身靠墻”。
【動作演練】
身體向后仰,肘向上翻。 (圖3-239)
左腳上步,與右腳并立;兩手在胸前擊掌。 (圖3-240、圖3-240附圖)
左腳向前跨出成馬步;左掌向左方插入,右掌向彳1.分開,成馬步分掌勢。(圖3-241)
【技擊應用】
對方右弓步,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退避同時用左手格擋。(圖3-242)
擋后雙手合掌,夾捕對方右手腕,利用其向前慣性繼續向前引3。 (圖3-243)
左腳跨出,從對方背后潛入,攔住對方右腿,使之不能移動;左手從對方咽喉部入,左肩靠擊對方身體,上下形成“切面“靠力,迫使對方倒地。(圖3-244、圖3-245)
[動作要求]
兩掌合擊,身體須有一股內向合力,然后分開,就能產一個整體向外的爆發力。肩部靠擊對方,須貼緊對方身體,有空隙。
(十二)順藤摸瓜
這是由兩個反關節擒拿動作組成的技術,用手腕與手指纏繞對方手關節,喻為“順藤摸瓜”。
[動作演練]
由馬步變左弓步,右直拳出擊。 (圖3-246)
上右腳為右弓步,左右直拳先后出擊。 (圖3-247、圖3-248)
左手蓋住右手腕,收右腳為并步,雙手經上方向右做纏繞手腕動作至腰側。 (圖3-249、圖3-250、圖3-250附圖)
上右腳成右弓步,兩手掌交叉向上架。 (圖3-251)
兩手成虎爪,一并向下用力。 (圖3-252)
[技擊應用]
我以右直拳打擊對方心窩;對方左手格擋。 (圖3-253)
我以左直拳打擊對方頭部;對方右手格擋。 (圖3-254)
我以右直拳打擊對方心窩;對方左手格擋。 (圖3-255)
對方右手抓我右手,我左手封閉對方右手腕,兩手向上右方翻纏,將對方右手“切腕”,對方被迫跪倒。 (圖3 -256-圖3-258、圖3-258附圖)
對方左弓步,右拳向我頭部捶打;我雙手交叉向上架擋。(圖3-259)
我雙手抓握對方右手腕。 (圖3-260)
雙手拇指頂壓對方右手背,向下方“卷腕”,對方被迫跪倒。(圖3-261、圖3-261附圖)
[動作要求]
我連續出擊三拳,須迅速有力。纏絲切腕擒拿技術須用手腕的卷動力,以小指側“切”對方手腕與掌關節的“間隙”部位才有效。雙手反卷對方手腕時,兩手拇指尖端須有頂壓的勁力,能奏效。
(十三)背包過山
將對方從自己的肩膀上方投摔出去,喻為“背包過山”。
[動作演練]
原步促進,左手向頭上方架擋。 (圖3-262)
右腳上步,右掌向前方穿人。 (圖3-263)
轉身180。,成馬步,右手舉向頭部上方,左手護在右肩部。 (圖3-264、圖3-264附圖)
身體向下方折腰,右手搭在左足,左手成鶴嘴型向背后上方挑起。 (圖3-265)
[技擊應用]
對方左弓步,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向上架擋。 (圖3-266)
我左手抓握對方右手腕,右掌穿插到對方右腋下。 (圖3-267)
左手抓對方手腕向下引,右肩頂對方右腋窩向上,將對方重心控制在我肩膀上。 (圖3-268)
我折腰向下,將對方摔倒在地。 (圖3-269)
[動作要求]
我將對方扛在肩上時須將其重心吊起,身體貼住對方胸部,應該用柔力才能夠控制對方重心。向下折腰時,右手與頭部、身體形成整體一致向下的爆發力。這種技術難度較大,需經專門練習。
(十四)切梁斷柱
右掌劈對方咽喉,右腳橫踩對方膝關節,上喻“切梁”,下喻“斷柱”。
[動作演練]
右腳退下靠左腳,身體左轉90。,兩掌在自己眼前合并,手背向前。 (圖3-270)
兩掌左右分開,右手J1橫向劈擊,同時右腳向右側下方橫踩,力點在腳跟。 (圖3-271)
[技擊應用]
對方用右邊腿向我頭部踢擊;我退開,同時舉雙手向上格擋。 (圖3-272)
擋后靠近對方,右手JY劈砍對方咽喉。 (圖3-273)
右腳踩踹對方膝關節。對方倒地。 (圖3-274)
[動作要求]
手刀劈擊對方喉嚨時,勁力須到達掌小指側邊緣。右腳踩對方膝蓋時,力點須在腳小趾側邊緣與跟部,有一種向下踩的勁。喉嚨與膝蓋都是人體的薄弱位置,若一處被重擊,就可使降服。
(十五)老鼠偷雞
突然襲擊,右手夾住對方喉嚨,使之窒息,喻為“老鼠偷雞”。
[動作演練]
由上勢右腳落地成弓步,左手向上格擋。 (圖3-275)
上右步,左手上格擋。 (圖3-276)
再上右步,右手屈肘做勾勒動作,左手抓握右手腕,左腿屈膝提起。 (圖3-277)
左腳落地成低弓步,兩手保持勾勒動作狀。 (圖3-278)
[技擊應用]
對方上左腳,以右直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右手外格擋。 (圖3-279)
對方上右腳,以左直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右手外格擋。 (圖3-280)
左手抓握對方右手腕,從側面接近對方背后,右手從后翅弧,勒緊對方喉嚨,左腿屈膝提起,增加勒頸力量。 (圖3-281)
右手勒對方頸部向左拉引,對方降服。 (圖3-282)
[動作要求]
從對方背后貼近時動作須迅速、準確。勒緊對方喉嚨后須連同自己身體重力將對方拖倒。因為此技術是將對方呼吸窒息,所以動作危險性大,練習時注意適度用力,以免傷害事故。
(十六)釜底抽薪
一手撩腿,另一手將對方推倒,因為撩腿動作是從底下掏空對方,喻為“釜底抽薪”。
[動作演練]
重心移到右腳成右弓步;兩手為拳,如抓一圓盤向右下方擰轉。 (圖3-283)
上左腳成左弓步;兩手合掌交叉,向頭上方架擋。 (圖3-284)
上右腳成右弓步;左手由下向上撩,置于腹前,右手向前下方推壓。 (圖3-285)
[技擊應用]
對方上左腳,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左手上架擋。 (圖3-286)
我迎上,左手托對方下頜,右手抓對方頭發,兩手控制對方頭部向下扭轉。 (圖3-287)
對方上左腳,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雙手交叉向上架擋。(圖3-288)
我靠近對方,左手穿人對方襠部,撩對方大腿,右手推擠對方胯部,對方向后倒地。 (圖3-289、圖3-290)
[動作要求]
兩手控制對方頭部須引成合力,將對方頭部扭轉。此動作俗稱“獅子大張口”,具有很強殺傷力,練習中注意適當用力,以防傷害事故。
(十七)玉帶落腰
右腿纏對方膝關節,雙手抱對方腰部,雙手向下滑動,如同“腰帶”下落一般,故名之“玉帶落腰”。
[動作演練]
左腳上步靠向右腳,并步半蹲;左掌向上舉在頭部前方,右掌附在左前臂側。 (圖3-291)
雙腳向前輕微跳動,左腿稍屈,支撐體重。右腳做一劃弧動作,屈膝置于體前;雙手合抱成環在右膝上方。 (圖3-292)
[技擊應用]
對方左腳上步,右擺拳向我頭部打擊;我低頭潛避,左手向上格擋。 (圖3-293)
我靠近對方,兩手環抱對方腰部,右腿纏繞對方兩膝,兩手與腿同時往下滑,右肩頂靠對方腹部,對方被迫倒地。 (圖3-294、圖3-295、圖3—295附圖)
[動作要求]
這個動作關鍵在一個“落”字,指的是兩手抱腰不宜緊一要能控制對方即可,然后兩手下落,因對方退路已被封鎖,所以兩手越向下滑,向前推擠力量就越大。
(十八)馬踹丹田
左腿踹踢對方腹部丹田位置,喻為“馬踹丹田”。
[動作演練]
動作繼續。右腳落地成弓步;雙掌向前上方穿刺。 (圖3-296)
兩手向下拉引,同時左膝向上頂撞。 (圖3-297)
身體左轉90。,并步半蹲;右拳在上保護頭部,左拳在下保護肋部。 (圖2-298)
左腿向側踹踢,力點在腳跟。 (圖3-299)
[技擊應用]
對方左弓步,右拳向我頭部劈擊;我雙手交叉向上架擋。(圖3-300)
我迎上,用雙掌中指突刺對方咽喉,力點在兩手中指端(圖3-301)
對方向后避開;我雙手搭扣對方肩膀,往下拉壓,同時以左膝撞擊對方腹部。 (圖3-302)
對方起左邊腿向我頭部踢擊;我向后避開,同時右手做上格擋。 (圖3-303)
我左腿踹踢對方腹部丹田部位,對方向后倒地。 (圖3-304、圖3-305)
[動作要求]
雙掌穿刺對方咽喉時,兩手中指不可松懈無力。左膝撞擊抓住時機,即恰在對方身體被迫向下時。
踹踢腿時身體向側傾斜,既能增加自身穩定,又能增加踹力量。
收勢
左腳落地成四六步,兩拳上舉為“旗鼓勢”。(圖3-306)
身體右轉90。,左腳收回,與右腳間距約同肩寬,重心于兩腳中間;兩手由上向下按掌置于腹部前方,意守丹田,約10秒鐘。 (圖3-307)
左腳向右腳靠攏,立正站立,行拱手禮。 (圖3-308)
兩手放松置于腿側。套路演練完畢。
九、實戰訓練
學習中級技術的各種動作與拳法之后,除了個人演練動作必須提高水平之外,還要掌握徒手實戰技能。武術的徒手實戰是比較危險的,在訓練時必須嚴格把握兩條基本原則,即“人身安全原則”與“技術的真實性原則”。因此在實戰技能訓練中設立五個步驟。
(一)一次進攻還擊。規定一方進攻一次,另一方進行防守后還擊。根據練習者的技術水平,須對人體要害部位加以限制,隨著水平提高,逐漸放寬限制的部位,直至自由運用拳、腿、摔、拿技術。
(二)二次進攻還擊。規定一方進攻兩次,另一方進行防守后還擊。其他要求如上。
(三)三次進攻還擊。規定一方進攻三次,另一方進行防守后還擊。其他要求如上。
(四)棄力自由攻防。攻擊時拳腿到達對方身體時放棄力量以免對方受傷,這樣的訓練對空間控制要求極高,對訓練者的術水平要求自然也很高,所以在“三次進攻還擊”階段訓練尚把握的人是不可以進人本階段練習的。
(五)單一比賽形式。在“棄力自由攻防”階段訓練達到秀之后,才可以進人到單一比賽形式的練習,取拳、腿、摔、四類技術中的一類。在兩人合練時,限定一方只能使用某一類術,另一方可以自由運用各種技術進行“單一比賽形式”的練,雙方在攻擊力量上不作限制。比賽時間宜短,一般以1分鐘為限。
水字8法(三次攻防反擊)
本組拳法為假設對方向我發起三次連續性打擊,我使用技術有效防守之后反擊對方一次。由于動作復雜,所以難度較大。
1.三連打還擊勾踢
對方左弓步,以右擺拳向我頭部打擊;我潛身避開,同時用左前臂內格擋。 (圖3-82)
對方上步,用左勾拳向我下頜打擊;我向后躲閃。 (圖3-83)
對方繼續用右手刀向我頸動脈位置砍劈;我潛入,伏身向側避開。 (圖3-84)
我靠近對方身體,用右手刀向對方頸部劈擊,同時用右腳尖勾踢對方左腳踝關節,對方被踢,趴倒在地。 (圖3-85、圖3-86)
2.拳、拳、腿還擊勾拳
對方左弓步,以左直拳向我頭部打擊;我退身避開,同時用左前臂內格擋。 (圖3-87)
對方起右腿向我胸部踹踢;我向后躲閃。 (圖3-88)
對方繼續用左擺拳向我方頭部打擊;我潛入,伏身避開。(圖3-89)
我靠近對方身體,用左勾拳向對方下頜打擊。 (圖3-90)
3.拳、腿、掌還擊直拳
對方右弓步,以左直拳向我頭部打擊;我退避,同時用右前臂內格擋。 (圖3-91)
對方起右腿向我腹部踹踢;我向后躲閃。 (圖3-92)
對方繼續用右手刀向我頸部橫砍擊;我向側閃身避開。 (圖3-93)
我靠近對方身體,用右拳由上向下朝對方鼻子直拳打擊。(圖3-94)
4.拳、踹、踹還擊旋轉踢
對方左弓步,以左直拳向我心口部位打擊;我退身,同時用左前臂內格擋。 (圖3-95)
對方起右腿向我腹部踹踢;我左虛步向后閃開,并用左手向下格擋。 (圖3-96)
對方繼續起左腿向我頭部踢擊,我向后移身避開。 (圖3-97)
我右后轉身,起腿旋轉踢擊對方頸部。 (圖3-98)
5.三連腿還擊邊踢
對方上步,用右腿由上向下向我右腿脛骨踩擊;我提左腳避開。 (圖3-99)
對方起右腿向我胸部踹踢;我向后閃開。 (圖3-100)
對方右腳落地,左腳墊步,繼續起右腿向我胸部踹踢;我向后退步避開。 (圖3-101)
待對方右腳落地,我起左腿向對方背部邊踢。 (圖3-102)
6.邊腿、勾、擺拳還擊撞肘
對方用左邊腿向我襠部踢擊;我退身避開,同時用右手下榷擋。 (圖3-103)
對方上步,用左勾拳向我下頜打擊;我向后閃開,并用右手向下截擋。 (圖3-104)
對方繼續用右擺拳向我頭部橫擊;我潛身向下閃避。 (圖3-105)
我由下逼近對方身體,借身體重量用右肘橫撞對方腹部。(圖3-106)
7.劈、擺拳、邊踢還擊肩靠
對方左弓步,用左拳錘由上向下朝我頭部劈擊;我后移避開,同時舉右前臂架擋。 (圖3-107)
對方用右擺拳向我頭部打擊;我潛下避開,同時舉手護頭部。 (圖3-108)
對方起左腿向我胸部邊踢;我向側避開,同時舉右手外格擋。 (圖3-109)
我接近對方身體,用右肩頭向對方胸部靠撞,對方被撞倒地。 (圖3-110)
8.直拳、邊、旋踢還擊踹踢
對方右弓步,以右直拳朝我頭部打擊;我舉左前臂格擋。(圖3 -111)
對方用左邊腿向我膝蓋部踢擊;我避開,同時用右前臂向下格擋。 (圖3-112)
對方左腳落地即向右后轉身,起右腿向我頭部旋轉踢;我向側避開,同時舉雙手外格擋。 (圖3-113)
我起左腿踹踢對方胸部。 (圖3-114)
火字8法
本組拳法是假設對方向我打擊,我有效防守之后,用反關方法擒拿制服對方的技術。由于反關節動作容易出現傷害,因此在練習時,動作力量不可過于猛烈,以防傷害事故。
1. 卷手腕還擊
對方左弓步,以右拳錘朝我頭部砸擊;我舉右前臂上格擋。 (圖3-115)
我抓獲對方右手腕,由上向下扭轉。 (圖3-116)
我左手壓附在對方右手拳上,配合右手將對方右手腕關節向后上方反卷,對方被迫跪地,被我制服。 (圖3-117)
2.肩肘反別還擊
對方左弓步,以右直拳朝我心口打擊;我舉左前臂內格擋。(圖3-118)
我左手抓獲對方右手腕,由上向下扭轉,右手插入對方右肘廷節,配合左手向對方背后翻轉。 (圖3-119)
對方右手肘、肩兩關節被我右手反扭所壓迫,失去反抗能力而跪地降服。 (圖3-120)
3.后別頸還擊
對方左弓步,以右直拳朝我心口打擊;我側移身避開,同時用右手內格擋。 (圖3-121)
我右手抓獲對方右手腕,由上向下扭轉。 (圖3-122)
我進步靠近對方身體,左手插入對方頸部,用手刀勾勒對方喉嚨,向后下方用力,對方失去反抗能力向后倒地。 (圖3-123)
4.卡肘還擊
對方左弓步,以右拳錘朝我頭部劈擊;我后移避開,同時雙拳交叉向上架擋。 (圖3-124)
我左手抓獲對方右手腕,右手勾卡對方右肘關節,由上向下方扭轉。 (圖3-125)
我進步靠近對方身體,繼續向下翻轉對方右手肘關節,對方向后跪地,被我制服。 (圖3-126)
5.后卷肩還擊
對方左弓步,以右拳錘朝我頭部劈擊;我用左臂上架擋。(圖3-127)
我左手抓獲對方右手腕,向上后方翻轉,同時右手由對方右肩部穿人,配合左手控制對方右手臂。 (圖3-128)
我靠近對方身體,雙手繼續用力,由上向后下方翻轉對方右手肩關節,對方被迫向后仰倒地,被我方制服。 (圖3-129)
6.奪刀僵臂還擊
對方右弓步,右手持小刀由上而下朝我眼睛扎刺;我向側避開,同時用雙手向上架擋。 (圖3-130)
我右手抓獲對方右手腕,向對方右肘關節內側壓迫。(圖3-131)
我左手接換右手,繼續向下翻轉,左手穿人對方右肘關節直插其右肩膀,對方右手肩肘被我完全控制。 (圖3-132)
7.肩肘切還擊
對方右弓步,右手持小刀由上而下朝我頭部扎刺;我向側避開,同時用雙手向上架擋。 (圖3-133)
我左手抓獲對方右手腕,向下方扭轉,右手刀向對方頸動脈部位截擊,對方向后倒地。 (圖3-134)
8.直臂封肩還擊
對方右弓步,右手持小刀朝我心口直刺;我向側閃避,雙手向對方前臂側外格擋,同時右手抓握對方右手腕,乘對方前沖慣性向前繼續引進。 (圖3-135)
左手腋下壓制對方右肩關節,配合右手向前下方用力,迫使對方右手失去自由。 (圖3-136)
我雙手繼續用力,對方被迫向前倒地,我右手控制對方右手腕,左手控制對方右肘關節。 (圖3-137)
土字8法
本組技術是在破解對方進攻之后,用摔跤技術打倒對方。
1.接腿掀腿
此技術以手掀起對方一腿而摔倒對方,故稱“掀腿”。
對方左弓步,左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后稍移動,左手內格擋。 (圖3-138)
對方起左邊腿向我頭部踢擊;我向側閃避,同時右手外格擋,左手由下向上托對方左腳跟。 (圖3-139)
我右手向下抓對方左腳,左手勾勒對方頸部,右腳尖點壓對方右腳踝關節。 (圖3-140)
右手向上掀,左手向下壓,以對方右腳為支點,身體向下方旋轉。 (圖3-141)
對方倒地。 (圖3-142)
2.接腿托送
此技術以手托起對方一腿向前推送而摔倒對方,故稱“托送”。
對方左弓步,左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側移動,右手內格擋。 (圖3-143)
對方起左腿向我胸部蹬踢;我向后閃避,同時雙手由下向上架擋。 (圖3-144)
我雙手抓握對方左腳,迅速向上方托起,使對方重心失去穩定。 (圖3-145)
我將對方左腳向前推送,對方倒地。 (圖3-146)
3.接腿手別
此技術以手別壓對方一腿膝關節而打倒對方,故稱“手別”。
對方左弓步,左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后移動,右手內格擋。 (圖3-147)
對方起右邊腿向我頭部踢擊;我向側閃避,同時左手外格擋,右手由下向上托對方腳跟。 (圖3-148)
我左手向下抓對方左腳,上右步靠近對方,右手搭勾對方左膝關節,右肩抵壓對方右大腿向下用力,同時我向左后旋轉。(圖3-149)
對方被迫向后倒地。 (圖3-150)
4.抱腰摔
此技術以手摟抱對方腰部而摔倒對方,故稱“抱腰摔”。
對方左弓步,左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后移動,右手內格擋。 (圖3-151)
對方用右拳向我頭部劈擊;我向側閃避,同時左手向上架擋。 (圖3-152)
我左手抓對方右手腕,上步靠近對方,右手摟抱對方腰部,右胯后方抵壓對方腹部。 (圖3-153)
我帶動對方重心向左后旋轉,對方倒地。 (圖3-154)
5.扛腿摔
此技術將對方一腿扛在肩上而摔倒對方,故稱“扛腿摔”。
對方左弓步,左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后移動,右手內格擋。 (圖3-155)
對方用右邊腿向我頭部踢擊;我向側閃避,同時左手向上格擋。 (圖3-156)
我雙手抓握對方右腿,上步轉身靠近對方,右膝跪地,右肩抵對方右大腿,兩手將其小腿向下用力,對方膝關節被屈,被迫從我背部跌摔出去。 (圖3-157、圖3-158)
6.過胸摔
此技術將對方身體抱起從自己胸部摔出去,故稱“過胸摔”。
對方左弓步,右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后移動,左手外格擋。 (圖3-159)
我上步靠近對方,雙手抱緊對方腰部。 (圖3-160)
我將對方身體向上提起,雙腳離開地面。 (圖3-161)
我右腳勾踢對方小腿,雙手將對方身體橫向放置,然后用力向自己胸部上方摔出去。 (圖3-162)
7.雙推摔
此技術以雙手將對方推倒,故稱“雙推摔”。
對方左弓步,右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后移動,左手外格擋。 (圖3-163)
我上步靠近對方,雙手搭在對方胸部,右腳勾絆對方左腳跟部。 (圖3-164)
我用力推對方身體,對方退路被絆而向后倒地。(圖3-165)
8.穿腿摔
此技術以一手穿對方兩腿之間,用肩擠壓、摔倒對方,故稱“穿腿摔”。
對方左弓步,左拳朝我頭部直擊;我向后移動,右手內格擋。 (圖3-166)
對方起右邊腿朝我頭部踢擊;我向側移動,左手外格擋。(圖3-167)
我右手將對方右腳抓住,向左移動身體,從對方后面左手穿入搭扣對方左膝蓋,左肩抵壓對方身體。 (圖3-168)
我左肩擠靠對方身體向前,右手攔對方支撐重心之腳,對方倒地。 (圖3-169)
/3-169.jpg)
一、 金剛拳
在中國佛堂寺院的山門中,大多有四尊威風凜凜的武將做守門神,名為“四大金剛”。此四尊金剛分別名為“增長金剛”,他手持寶劍,取劍之青“鋒”的諧音為“風”; “持國金剛”,他手持一琴,取調理琴弦的“調”字; “多聞金剛”他手持一傘,取傘之“防雨”之意; “廣目金剛”,他手持一蛇,取蛇之曲行為“順”。四者合之為“風調雨順”。有既勇武又仁慈、美好人格的象征。金剛拳借此意而立拳。金剛拳套路分上下兩段,共二十四式,各式皆可攻防對練。
上段(1-12動作)
預備勢
立正站立,行拱手禮。
頭部向上領起,下頜微收,雙目輕閉,身體自然放松,兩足直立,兩手下垂于腿側。
左足向左側分開,兩足間距離約同肩寬,兩手由體側經頭部上方合掌后徐徐下降,至腹部前方靜止,兩手掌下按,手指相對,意識止于丹田位置,靜立約10秒鐘。 (圖4-1-圖4-3)
(一)金剛坐禪
此為金剛拳起勢,為馬步按掌中“意守丹田”,使意識完全脫離外界一切干擾,達到佛法中的“禪定”境界,喻為“金剛坐禪”。
[動作演練]
左腳提起向左分開,繼而右腳提起向右分開,成馬步;兩手合掌沿身體正中線由下向上慢慢穿行,至胸部向兩側分開,掌心朝上方,身體保持直立。接著,兩掌由胸上方向內翻轉,兩掌背相貼,再沿中線向下穿行,至腹部分開,于兩膝上方停止,十指向下,掌背朝前。 (圖4-4-圖4-10)
[技擊應用]
該動作是“馬步樁功”技術,兩手向上穿行是全身內勁貫注至十指的練習;兩手向下穿行是化勁技術,對方若用拳打擊身體時,以此動作來化解。 (圖4-11、圖4-12)
[動作要求]
兩手向上或向下穿行時,體內勁力如流水般順暢貫注至十指,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以使兩手指尖具有強勁的握力。兩手向下穿行過程中,胸腔隨之緊縮,緊縮后內臟互相擠壓成一體,能增加抗打擊能力。
兩掌上穿過程中呼氣,并發出“唏”字長聲;到胸部變換手掌動作時為吸氣,兩掌下穿時又變為呼氣,呼氣節奏與手掌穿行相應。
(二)韋馱抱杵
佛教寺院中,常有一位韋馱將軍手抱鐵杵,背向山門,面對大殿,以保護寺院內部安全。本動作一手抱于懷中,另一手屈肘向上挑起,似“韋馱抱杵”之意。
[動作演練]
接上勢。左腳提起向左后跨半步,繼而右腳向右前進半步,成四六步;右掌經丹田向上穿行,至胸前方停止,左手掌向下按在腹前方。 (圖4-13-圖4-16)
接上勢。右腳提起向右后跨半步,繼而左腳向左前進半步,成四六步;左掌經丹田向上穿行,至胸前方停止,右手掌向下按在腹前方。 (圖4-17-圖4-20)
[技擊應用]
該動作是左右兩次重復演練,但方向不同,手掌經丹田向上穿行的技術是向對方喉嚨打擊,所以動作線路須走身體正中線。這里的“正中線”是指自己身體中線,出手攻擊動作與自己身體正中線對齊,能夠增加整體的力量。 (圖4-21-圖4-23)


[動作要求]
雙手向上穿行過程中,全身內勁須向手指運行,有一種注人.內勁的感覺。上穿過程中呼氣,發“唏”聲,到胸部前方才變為吸氣。
(三)力劈華山
該動作是雙手抓對方衣襟向下扯,右膝向上撞擊對方腹部,雙手先合掌,后向下分開,如“用刀”將山劈成兩半,故喻“力劈華山”。
[動作演練]
右手上升至頭部,與左手一起向下扯,右膝向上撞頂。 (圖4-24、圖4-25)
[技擊應用] ’
設對方右拳向我擊來;我向后避開,隨即右手由下向上提起,與左手一起抓握對方衣襟向下扯,同時右膝向上方撞擊對方腹部。 (圖4-26、圖4-27)
[動作要求]
兩手下扯與右膝上撞須同時,形成上下合力,撞膝時發出“呀”字聲。
(四)增長磨劍
雙手合掌向下刺擊對方腹部,借“增長金剛”手持寶劍刺擊之意。
[動作演練]
雙腳蹬地躍起,兩手在空中向后劃一圓,兩腳著地,左腳在前,右腳在后成四六步,借身體的騰空落地的重力,雙掌向前下方刺去。(圖4-28-圖4-30)
[技擊應用]
設對方右拳向我頭部劈擊;我雙手由下向上擋開對方,雙掌向下刺擊對方腹部。 (圖4-31、圖4-32)
[動作要求]
雙手由下向上架擋時,雙腳蹬地,身體向上跳躍,手的動作須與身體協調。雙掌向下刺擊對方腹部須用全身爆發力,刺擊同時發出“唏”字聲。
(五)持國彈琴
該動作用十指向對方眼睛彈擊,取“持國金剛”持琴撥“弦”之意。
[動作演練]
左腳向右腳靠攏,雙手收至腹部。 (圖4-33)
原地躍起,落地時成馬步;雙手十指向前方彈擊,高度與眼睛持平。 (圖4-34、圖4-35)
[技擊應用]
設對方右拳向我頭部擊打;我向后避開,隨即靠近對方,雙手背朝前方,分指向對方眼睛彈擊,力點在中指、食指。 (圖4-36、圖4-37)
[動作要求]
用指甲彈擊對方眼睛的技術不在乎力量的大小,關鍵是動作準確。此動作危險性大,非到不得已時不要輕易使用。與同伴練習時,注意彈擊的距離,以防傷害事故。
(六)掃地出門
用勾腿掃刮對方踝關節,使之倒地。借佛寺中“小和尚掃廢物出山門”之意。
[動作演練]
兩腳原地不動,身體左轉,右手刀砍擊自己的胸膛。(圖4-38)
身體右轉,左手刀砍擊自己的胸膛,同時右腳做勾踢動作。 (圖4-39)
身體左轉,右手刀砍擊自己的胸膛。 (圖4-40)
兩腳蹬地躍起,落地成左腳在前的四六步;左掌由丹田向前上方推出。 (圖4-41、圖4-42)
[技擊應用]
設對方向我頭部擊打;我向左避開,隨即靠近對方,用左手砍擊對方喉嚨部位,同時右腳勾踢對方踝關節,對方被打倒地。(圖4-43-圖4-46)
[動作要求]
單人練習時用手刀砍擊自己的胸膛是為了提高自身抗打擊能力,但應該根據個人已具備的抗打能力,力量過大易受傷,過小則沒有效果。在砍擊時須發出“唏”字聲,以增加體內受擊能力。勾踢腿時須認準對方站地的腳是“支撐重心的腳”,否則不會產生效果。
(七)一馬三槍
一手勾拳擊打對方下頜,然后左右三拳連續打擊對方心口部位,喻為“一馬三槍”。
[動作演練]
上右步;右手由下向上,手指抓緊成拳,向上勾擊。 (圖4-47)
兩腳原地趨進;左拳直線擊出。 (圖4-48)
上左步,右拳直線擊出。 (圖4-49)
兩腳原地趨進,左拳直線擊出。 (圖4-50)
[技擊應用]
設對方向我頭部擊打;我向左避開,隨即靠近對方,上右步,右手變拳,由下向上勾擊對方下頜,然后用左右直拳打擊對方胸、腹部。 (圖4-51-圖4-54)
[動作要求]
拳擊對方身體應當是心臟、胃三角區、肋下等要害部位。擊拳時須呼氣,發“唏”字聲。
(八)大象甩鼻
用右肘橫向撞擊對方下頜,然后右背拳反向彈擊對方鼻子,喻為“大象甩鼻”。
[動作演練]
上右步,右手屈肘,借身體向左轉動力量,右肘向前方橫撞。 (圖4-55)
左腳向前靠近右腳成屈膝并步站立,身體重心隨之向前移動;右臂由屈肘反向伸出,用右拳背向前上方反彈打擊。 (圖4-56)
[技擊應用]
設對方向我頭部擊打;我向左避開,隨即靠近對方,上右步,右手屈肘,借身體向左轉動力量,右肘向對方心口部位撞擊。 (圖4-57)
設對方向我頭部擊打;我向后避開,緊接著左腳向前靠近右腳,同時,右臂由屈而伸,借身體重心前移的慣性力,用右拳背認準對方鼻子反彈砸擊。 (圖4-58)
[動作要求]
用肘撞擊的技術威力很大,但須是對方向我主動攻擊、快速接近的一剎那出擊,因為只有此時能借對方的沖力來加大肘部反擊的殺傷力。
反彈拳是一種出其不意的偷襲方法,力量不大,但在對方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砸擊對方的鼻子、眼睛等脆弱部位是非常奏效的。
(九)葉底藏花
上用掌打擊對方心臟部位,下以右拳追擊對方腹部。因右拳掩藏于左手攻擊之后,不易被對方發覺,故喻為“葉底藏花”。
[動作演練]
左腿保持屈膝半蹲,右腿屈膝提起;右拳收至腰側,左掌向前方擊打。 (圖4-59)
右腳落地成低馬步;右拳向前下方直線打擊,左掌掩護在右肩部。 (圖4-60)
[技擊應用]
設對方起右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向左避開,隨即用左掌打擊對方心臟部位,緊接著以右拳追擊對方腹部或襠部。 (圖4-61、圖4-62)
[動作要求]
擊掌與出拳是一組連續動作,又是上下夾擊動作,須一氣呵成,使對方防不勝防。
(十)玉貓洗臉
雙手變鶴嘴手,用手腕做勾劃動作防守對方拳擊,因為經過自己面部,猶如“玉貓洗臉”。
[動作演練]
右腳回收,腳尖點地成右虛步;雙手合掌由丹田向上升,至胸部分開,手心朝天如托重物狀。 (圖4-63、圖4-63附圖)
先左手后右手,由掌變勾,經自己眼前勾劃一圓, “鶴喙”砸至肩部。 (圖4-64、圖4-65、圖4-65附圖)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掌向我眼部擊打;我用鶴嘴手勾劃防守,隨即靠近對方,準備用右膝撞踢對方腹部。 (圖4-66、圖4-67)
[動作要求]
鶴嘴手有攻擊與防守兩方面作用,攻擊的力點在五指撮合點上,近距離勾砸對方太陽穴、頸動脈、眼睛等脆弱部位非常奏效。防守時主要是依賴手腕勾的黏合力,故防守動作不可用力過大,而是柔和粘連的形式。
(十一)泰山壓頂
雙腳蹬地起跳,落地時借身體的重力作用向下砸右拳,聲勢強烈,威力較大,故喻為“泰山壓頂”。
[動作演練]
雙腳先后蹬地起跳,身體騰空,兩手在空中劃一圓,落地時成騎龍步,即右腿跪地,左腿屈膝半蹲,借身體的重力作用向下砸右拳,左掌掩護在右肩部。 (圖4-68、圖4-69、圖4-69附圖)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掌向我眼部擊打;我向左避開,隨即靠近對方,左手按對方頭部向下,右拳向下砸擊對方椎骨部位。 (圖4-70-圖4-72)
[動作要求]
身體騰空須輕靈。落地時成騎龍步,身體須直立,不可傾斜,以防重心不穩定。動作落點時須發“呀”字聲,以增加威力。
(十二)風火撩陰
兩手掌相摩做逆時針旋轉動作,如同佛寺中“法輪”旋轉一般,故稱“風火法輪”。
[動作演練]
身體起立,左腿半蹲,右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兩手掌心相對,互相做逆時針旋轉一周的動作。 (圖4-73)
保持丁步;右掌向上撩起,左掌攔截在右手腕部。(圖4-74)
右腳向前方上一步成低馬步;右手刀向下砍去,左手掩護在右肘部。 (圖4-75)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腹部擊打;我向左避開,隨即靠近對方,兩掌向上相摩一周,抓握對方右手腕,右手由下向上打擊對方右肘關節。進而右手刀砍擊對方襠部。 (圖4-76-圖4-78)
[動作要求]
兩手相對摩掌,為逆時針旋轉,兩手間相隔約1厘米,五指有一定張力。擊對方肘關節時須對準其關節脆弱點進行。在練習時注意用力恰當,因這個動作危險性較大,容易使同伴肘關節脫位。
下段(13-24動作)
(十三)多聞托傘
兩手托對方一手臂,控制對方身體,然后用左膝向上撞擊對方肋部,取“多聞金剛”持傘之意。
[動作演練]
身體起立,向左后轉180。,成左虛步;左蛇舌掌刺向前方,右手附在左前臂側。 (圖4-79、圖4-80)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均成虎爪型,向下砸;同時左膝向上撞頂,右腿支撐重心。 (圖4-81、圖4-81附圖)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腿向我腹部踢擊;我雙手向下拍擋后即轉向上,刺對方眼睛。 (圖4-82、圖4-83)
我右手抓對方手腕部,左手抓對方肘關節處向下砸,同時提左膝向上撞擊對方肋部。 (圖4-84-圖4-86)
[動作要求]
我向右避開攻擊后須迅速靠近對方。右手抓對方手腕時用力宜柔,左手抓對方肘關節做反關節動作時,因為已經將對方控制,左膝向上撞擊只是一個候補技術而已,只要對方不反抗,就不需要使用撞膝動作。
(十四)黑虎偷心
一個上步縱跳后伏身襲擊對方心臟部位,喻為“黑虎偷心”。
[動作演練]
左腳落地向右前方上步;右手向自己胸部砍掌,然后由下向上朝左肩方向劃虎爪。 (圖4-87、圖4-88)
右腳向左前方上步;左手向自己胸部砍掌,然后由下向上朝右肩方向劃虎爪。 (圖4-89、圖4-90)
左腳向左前方上步;右手向自己胸部砍掌,然后由下向上朝左肩方向劃虎爪。 (圖4-91、圖4-92)
左腳上步起跳,身體騰空;兩手經頭上方向后引扯,落地成左腳在前的騎龍步,左手架擋,右手向前做擊掌動作,兩手均為“熊爪”型。 (圖4-93、圖4-94)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頭部擊打;我用虎爪下擋后,即向上抓對方頸部。 (圖4-95、圖4-96)
設對方用拳向我頭部擊打;我潛伏,用左手上架擋開,用右熊爪向對方心臟部位打擊。 (圖4-97、圖4-98)
[動作要求]
此處三虎爪動作是左右重復,劃弧時有一種兇猛的老虎抓食物的狠勁。動作不宜快,須由身體帶動兩手做劃爪動作。
起跳騰空要輕靈,落地成騎龍步時身體中正直立,右熊爪擊打須借助身體的重力慣性。
(十五)二郎擔山
兩手臂成一直線,以右掌刺穿對方喉嚨,動作成型時兩臂如“扁擔”狀,喻為“二郎擔山”。
[動作演練]
身體起立向右后轉,左腿半蹲支撐身體重量,右腿屈膝,腳趾勾搭在左膝胭窩;兩手經頭上方劃弧收至腰間。 (圖4-99)
右腳向右側跨出一步,左腳蹬地助力,使身體產生向前方沖擊的波浪勁;兩手臂成直線,右手向前方刺擊,兩手均成蛇舌掌。 (圖4-100)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后腦部擊打;我轉身避開后隨即靠近對方.右手用蛇舌掌對準對方喉嚨刺擊。 (圖4-101、圖4-.102)
[動作要求]
對方向我后腦部擊打,我判斷須準確,轉身輕靈。避開攻擊后順勢靠近對方,右蛇舌掌刺擊位置為對方喉結,對準位置是成功關鍵。
(十六)廣目舞蛇
以腰身轉動帶手臂左右橫掃,近身攻擊對方肋骨部位,取“廣目金剛”手中之蛇的爬行形狀,喻為“廣目舞蛇”。
[動作演練]
兩腳原位不動,身體向左扭轉;右手下垂,左手收置在右肩部。 (圖4-103)
右腳向前方邁出一步,身體向右扭轉;右手臂屈肘,右掌掌心向上,連同前臂橫掃,力點在拇指與手腕之間,左手護在右手肘關節處。 (圖4-104)
兩腳原位不動,身體向右扭轉;左手下垂,右手收置在左肩部。 (圖4-105)
左腳向前方邁出一步,身體向左扭轉;左手臂屈肘,左掌掌心向上,連同前臂橫掃,力點在拇指與手腕之間,右手護在左手肘關節處。 (圖4-106-圖4-108)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正身打擊;我向左三避開,隨即上步接近對方身體,用身體扭動力量運作在右前臂,向對方肋下橫向擠靠撞擊。此動作為左右重復三次,左側技術相同,方位相反。 (圖4-109-圖4-111)
[動作要求]
接近對方身體須在避開對方攻擊后的一剎那。身體扭動力量源于兩腳蹬地的力,所以此動作對全身運動的協調性要求極高。手臂橫掃時發“唏”字聲。
(十七)連環鎖喉
雙手連續四次做卡鎖對方喉嚨的動作,名為“連環鎖喉”。
[動作演練]
右腳上半步,左腳拖地跟進;右手成虎爪,力點在拇指與食指間,向前方做卡鎖喉結的動作,左虎爪置于右肘部下方。 (圖4-112)
右腳繼續上半步,左腳拖地跟進;左手做卡喉動作,右虎爪置于左肘部下方。 (圖4-113)
右腳繼續上半步,左腳拖地跟進;右手再次做卡喉動作,左虎爪置于右肘部上方。 (圖4-114)
左腳上步,靠攏右腳成并步;左手再次做卡喉動作,右虎爪置于左肘部上方。 (圖4-115)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向左避開,隨即上步接近對方身體,用虎爪認準對方喉嚨,直取其喉結。此動作為左右四次重復,左側技術相同,方位相反。 (圖4-116、圖4-117)
[動作要求]
兩手交替做鎖喉動作只是套路演練的需要,而在實際交手中只要一次鎖喉成功就告格斗結束?ㄦi動作必須在對方的喉結上位,此處被卡,呼吸即被停止,故動作的準確性十分重要。
(十八)回頭望月
轉身回頭、防備對方攻擊之后,用勾拳打擊對方,喻為“回頭望月”。
[動作演練]
右腳后退一步成四六步,身體右后轉;右手握拳屈肘,于頭部上方做架擋動作。(圖4-118)
身體保持原位,右手下降,左拳迎著右手向上勾打。(圖4-119)
左腿微屈膝,支撐身體重心,右腿屈膝提起,勾腳尖,力點在腳底,向前下方橫向截踢。 (圖4-120)
右腳退回原地,左手收至腰間,右拳向斜下方捶擊,力點在小指側拳捶面。 (圖4-121)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后腦打擊;我轉身,右臂架擋,隨即靠近對方身體,用左拳勾打對方肋骨部位。 (圖4-122、圖4-123)
繼而用右腳截踢對方支撐重心腿的脛骨前面。 (圖4-124、圖4-125)
用右拳捶橫擊對方腹部。 (圖4-126)
[動作要求]
我轉身架擋動作須輕柔,只有輕柔才能夠迅速靠近對方。左拳勾打對方須借身體向上慣性,以增大威力。右腳截踢對方脛骨,須斜向踩踏,因為脛骨前面僅皮膚保護,只要稍微遭硬性攻擊即疼痛不堪。右拳捶擊對方腹部時發“唏”字聲。
(十九)斬草除根
兩手刀勾斬對方頸部,用右腳踩踏對方腳趾,上為“斬草”,下為“除根”。
[動作演練]
兩腳保持原位,身體左轉;右手JJ由外向里勾斬,力點在拇指側腕彎處。 (圖4-127)
左手刀由里向外砍斬,力點在小指側腕彎處;右腿屈膝,由上向下踩踏對方腳趾,力點在腳跟。 (圖4-128)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向后避開,隨即上步接近對方身體,用右手刀由對方頸部后方,對準頸椎向里勾斬。 (圖4-129)
設對方用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向后避開,隨即上步接近對方身體,用左手刀對準對方喉嚨橫砍,上右腳踩踏對方腳趾。 (圖4-130)
[動作要求]
用右手刀后方勾斬,初始動作幅度須大,動作須柔和靈巧,才能繞到對方后腦。勾斬的動作危險性極大,這里是生命中樞,使用動作時須謹慎。
左手刀須在對方向我靠近時使用,,橫砍的位置須在喉結部。
提右腳踩踏對方腳趾須與上方手部動作配合,形成上下夾攻。
(二十)雙龍出洞
雙拳向對方打擊,喻為“雙龍出洞”。
[動作演練]
雙腳蹬地躍起;身體凌空;雙手經頭上方向后收至腰間。(圖4-131)
落地時左腳在前為騎龍步;雙手握拳向正前方同時打出。(圖4-132)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頭部打擊;我向后避開,隨即躍起接近對方身體,用雙拳向對方腹部打擊。 (圖4-133、圖4-134)
[動作要求]
雙拳打擊須借助身體前擠的重力。由于該動作騰空后落地出雙拳,屬于幅度大、聲勢猛的動作,須發“呀”字聲。
(二十一)鷂子鉆開
身體保持低伏狀,雙拳變掌,由丹田向上穿行,喻為“鷂子鉆天”。
[動作演練]
步法保持不變;雙拳變掌,由丹田向上穿行。 (圖4-135)
到胸部分開,掌心向上;左腿屈膝提起,向左后方落地,右腳繼向右后方落地,成馬步。(圖4-136、圖4-137)
[技擊應用]
設對方用拳向我頭部打擊;我潛伏避開,同時兩手向上架擋。 (圖4-138)
[動作要求]
兩肩帶動兩手掌由下向上分開,有一種托起重物的力感,力點在十指尖端。
(二十二)白蛇伏草
雙掌向身體兩側下方穿行,喻為“白蛇伏草”。
[動作演練]
兩手指同時向內翻,手背相貼,經身體正中線向下“運勁”,至丹田后左右分開,各向膝蓋上方穿行。 (圖4-139、圖4-140)
[技擊應用]
設對方向我踢左腿;我雙手向下格擋。 (圖4-141)
[動作要求]
左腳屈膝提起宜輕巧,落地求穩定,右腳亦然。成馬步時身體正直,頭部向上領。兩手掌經身體正中線向下“運勁”時,發“唏”字聲,緩緩而止。
(二十三)天王開弓
兩手先向正前方運勁,繼而各自向左右方運勁,喻為“天王開弓”。
[動作演練]
兩腳保持馬步不變;雙手握拳收至腰間。 (圖4-142)
雙手變掌,向前方緩緩推出,高度與肩平,靜止1秒鐘后,雙手握拳收至腰間。 (圖4-143、圖4-144)
雙手變掌,各自向左右緩緩推出,高度與肩平,靜止1秒鐘后,雙手握拳收至腰間。(圖4-145)
[技擊應用]
此動作亦為站樁“運勁”技術,說明省略。
[動作要求]
前后推掌時,雙手借丹田之氣向前方十指運行,意識貫到指尖。左右推掌時,須沉氣于丹田,用少部分勁力運行到兩手,力點在小指尖端。
(二十四)金剛入定
身心進入寂靜狀態,如佛徒參禪,喻為“金剛人定”。
[動作演練]
保持馬步;兩手變掌,由下向上提起,經頭上方合掌,沿身體正中線徐徐下降,至丹田位置。 (圖4-146)
左腿屈膝提起,向中靠攏;繼而右腿屈膝提起,向中靠攏,兩腳間保持一肩寬距離,兩手垂掛在兩腿側;眼微閉,頭部與身體保持正直、輕松,意識守在丹田,靜止10秒鐘。 (圖4-147)
[技擊應用]
此為守靜,佛教禪宗稱“參禪”。技擊格斗是死活之爭,誰能在此時守住一個“靜”字,置生死于度外,誰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所以,從動作形式而言,與攻防技擊無關,但意義遠遠超過具體技術層面。
[動作要求]
一方面全身保持正直、輕松,另一方面頭部須向上領起,背部上拔,腳底有一種向地下沉墜的感覺。呼吸細長平和,思想空無一物。
收勢
立正站立,行拱手禮。 (圖4-148)
一、 “水形”功法
金水門剛柔拳法為“外剛內柔”武術。內柔指內勁訓練,以意識與呼吸來導引動作,將全身能量集中起來,既可以養生健身,又可以應用于技擊,達到在任何時候均能夠理智清醒,動作準確,節省體力。外剛訓練以金剛拳為主,內柔以“水形”功法為主要方法。
“水形”功法由倒轉乾坤、懷中抱月、落地生根、左右逢源、玉女穿梭、海底撈針、單手摘花、翻云覆雨8個動作組成。全部練習一次需要10分鐘。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單一動作練習,也可以多次重復某一動作的練習。
(一)倒轉乾坤
兩手手背向上,手指向下,由下緩慢提起,到肩部兩手指翻轉向上,掌心向前方,靜止10秒鐘。意守丹田。然后兩手心向下,徐徐下降,還原。 (圖4-149—圖4-153)
(二)懷中抱月
兩手手背向上,手指向下,由下緩慢提起,到肩部兩手手指相對成一環形,靜止10秒鐘。意守丹田。然后兩手心向下,徐徐下降,還原。 (圖4-154—圖4-157)
(三)落地生根
兩手手背向上,手指向下,由下緩慢提起,到肩部兩手心相對,兩手合并。然后手背相貼,沿身體中線向下穿行,手指向下。到腹部左右分開,兩手至膝上方,手背向前,靜止10秒鐘。意守丹田。然后兩手心向下,收回至腹部前方。 (圖4-158—圖4-164)
(四)左右逢源
兩手手背向上,手指向下,由下緩慢提起,到肩部右手心向左緩慢推去,左手心向上,手指向左,配合右掌向左運動。右手到身體中線,靜止10秒鐘。意守丹田,然后兩手變換位置,以同樣方式向右方推掌……靜止10秒鐘。意守丹田,然后兩手心向下,收回至腹部前方。 (圖4-165-圖4-168)
(五)玉女穿梭
兩手手背向上,手指向下,由下緩慢提起,到肩部時左手向上架擋,右手心向左緩慢推去,右掌推到前方,靜止10秒鐘。意守丹田。然后左手向前方推去。變換位置,以同樣方式向右方穿梭推掌……靜止10秒鐘。意守丹田,然后兩手心向下,收回至腹部前方。 (圖4-169-圖4-172)
(六)海底撈針
兩手手背向上,手指向下,由下緩慢提起,到肩部時右手翻轉,手心向上,由下向上撈起。到肩部左右手變換位置,以同樣方式翻轉,手心向上,由下向上撈起。然后兩手心向下,收回至腹部前方。 (圖4-173-圖4-176)
(七)單手摘花
兩手按于腹部前方,右手手指向前、向左上轉向前右方,再向下左方劃弧線回到腹部前方。兩手變換位置,左手以同樣方式運轉,劃弧線運轉一周,然后收回至腹部前方。 (圖4-177-圖4-181)
(八)翻云覆雨
兩手按于腹部前方,右手手指向前,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兩手向前方弧形穿行。到身體前方,兩手翻轉,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手心仍相對,收回至腹部前方。然后變換為左手手指向前,手心向下……穿行一周。 (圖4-182-圖4-186)

三、實戰與套路
金水門拳法到達高級階段,必須同時提高實戰技能與武術套路演練的水平,兩者不可缺一。
實戰方面,需要進入自由實戰的訓練。
實戰分兩種形式:散手與推手。散手以年輕人為主,推手以中老年人為主。散手可以運用踢、打、摔、拿等技術自由實戰。但實戰中要特別注意人身安全。推手是兩人間用柔和的技術動作進行自由交手,用借力、化力、放勁等技巧使對方趴倒在地或將其推出界外,同時規定不可出現強拼硬打或抱纏死頂的動作。
但須知,推手實戰很難制定規則,原因是“柔和、聽勁、化勁、發勁、引進落空、不丟不頂”等很難加以界定,尤其當對抗的兩人水平相當,又是意氣用事,就不好辦了。所以推手只能作為一種相對意義的實戰方式。對中老年人來說,推手是非常好的實戰形式,因中老年人的身體素質不可能參加散手比試,而沒有一個實戰的尺度來制約武術套路,很容易使套路偏離方向,出現舞蹈化或體操化的傾向。
如何提高武術套路的演練水平呢?
金水門拳法理論認為:高水平的武術套路演練須分四個階段訓練來完成。首先,使演練者養成一種“親臨生死存亡的戰斗”的心態來練套路。從起勢,動作,到演練完畢,一個一個動作清清楚楚地表現,并以冷峻嚴肅的精神去認真演練。其次,每一個動作,哪怕是一個手指頭、一瞬間的眼神,都以該動作的攻防意義去演練,一點不能馬虎。其三,套路演練總體速度不宜快(注:在一個動作過程中,局部的手、腳、身腰運動可以根據該動作的攻防規律,應該快的還是必須快速運行),套路演練者身心完全投入,此時只知道自己在與一個強大敵人進行殊死戰斗,并最終有把握克敵制勝。做攻擊動作時全力以赴、凌厲兇猛;防守動作時輕巧靈活、意態安閑。如此直到演練完畢,恢復平靜。其四,也就是最高水平的套路演練,必須在完成前面三階段訓練的基礎上,最終放棄所有的限制,進入一種“獨知境界”的演練。到達這種水平的人非常少。這種水平因為太抽象,不好用文字來描述,但演練者內心卻清清楚楚。當然,在演練之際則是有血有肉的,絕對不是抽象的。高水平的武術套路演練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它能將旁觀者內心世界迅速打通,使之與演練者產生共鳴。
誠然,我們承認:這時的武術套路演練與高水平的音樂、舞蹈及一切藝術又是相似的了。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人類的“心”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