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基礎練習法
日期:2009/11/13
點擊:1564006次
一。因勢利導運周天 ;
方法;當通督以后,即可重按第一步功意守心窩部。當心窩部的氣感在練功過程中自然向下丹田運動時,可因勢利導按第二步功將真氣推進下丹田,然后再按第三步功意守下丹田。當真氣進入督脈時,可按第四步功修煉,當真氣活躍于頭部時,不要急于向下導引,靜以待之,真氣自然會通過印堂,沿鼻部向下運行,此時,可順其自然復煉第一步。這樣前四步功隨真氣的自然運行因勢利導,動靜互化,運轉周天,完成于一次功中。通常一次功中可自然運轉周天數周。
反應:隨著真氣的旺盛,經脈的調通,局部的反應漸趨穩定,而出現全身整體的暖,涼,大,小,輕,重等感覺。所謂暖,指練功入靜時,全身如春日沐浴,溫暖舒適,心情愉悅;所謂涼,指練功入靜時,如漫步皎月下,心胸開闊,清爽寧靜。所謂大,指練功時感覺到身軀高大無比;所謂下,指練功時感到形體縮小。
時機:在因勢利導運轉周天的修煉過程中,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有時在練功中出現呼吸極其細微緩慢的現象,此為胎息產生的征象,可保持此時入靜之佳境,寂然處之。如果念頭稍動,元神即化為識神,入靜的佳境即受破壞。胎息是通督以后入靜程度加深后的自然反應,產生胎息的時間,每個人不同,誰入靜好,誰的胎息就來的快。
二。靜守胎息化虛空 ; 方法:當練功中自然產生胎息現象時,可以不再守丹田,順其自然保持入靜的佳境。
反應:初起出現胎息的時間短,次數少,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出現胎息的次數就增多,時間也會自然加長,隨每次功中胎息時間的增長,練功時就會出現感到自身虛空不存在的現象。初時是局部的虛空,功力增加后就會出現整個身體不存在的感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時機:進入“物我兩忘”的虛空境界后,就順其自然,定守虛空。
三。打破虛空現光明
方法:當練功中出現“物我兩忘”的虛空境界后,就順其自然定守虛空,不可復求丹田,或產生追求的念頭,破壞高度入靜的佳境。
反應:隨著虛空境界的穩定,此時,一般的慢性病可治愈,并已具備內氣外放的能力,但最好不用。一心靜定,直指上乘。
時機:當練功中出現印堂有明光閃現時,說明功力進入中等層次。初起明光閃現,一晃而過不穩定,隨著靜定純熟,丹光自然穩定,就可于光明境中進行修煉。
四。祥光深處覓真身
方法:當練功中印堂顯現有明光穩定時,可定守于明光之中心。明光之中又會凸顯出明光,繼續定守明光之中心,又會凸現明光,再繼續定守;蛘,當印堂明光顯現時,將明光送入下丹田。在下丹田定守明光中心;或者將明光定于中丹田位置。
反應:光是氣功修煉的中高級層次。在修煉光的初級階段,由于心念不純靜,明光易于幻化,或化山水草木,或化人物形態,種種幻景,隨心念變化,干擾靜定,總要見如不見,一心靜定,守住明光,幻景就會消除,而現赤,白,綠,藍,黃,紫等祥光。一心定守于祥光中心,功力達到一定程度,光中會有自身的形象顯現出來,道家叫“赤子”,佛家謂“法身”,其實質是自身的生命信息高度集中的反應。
時機:光的修煉是氣功修煉的中高層次,屬性功范圍。功力愈高,越講究悟性,越講修德,在修德中提高悟性,徹悟練功之機。
四、真氣運行法
周天歌是講周天運行的過程,其中,也夾著方法。是從第三步丹田真氣培養充足,有經過下鵲橋的趨勢時開始說起。周天歌的內容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閭一轉趨夾脊;玉枕難過目視頂,行至天庭稍停息;眼前便是鵲橋路,十二重樓降下遲;華池神水頻頻咽,直入丹田海底虛。
第一、二句話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閭一轉趨夾脊”。就是第三步的后階段丹田真氣充實,會陰已經跳動了,就將進入第四步的時候,可以微微提撮谷道,微微地,有個提肛的意念。有的人使大勁的提著,往往不舒服。有人問這是經常提呢,還是有時候提?就是這個力量來了,練功時感覺得氣到這個時候,才提著,也不是什么都提著,人也受不了。這樣一提肛,打尾閭就過去了。命門是尾閭 上去到第二腰椎那個地方,發熱了,跳動了,那地方就命門了。命門穴過去后又往上走,走到第五胸椎,那才是夾脊關。一到夾脊的時候,今天還有人問,怎么背上抽緊,有幾十斤重一樣,感覺不舒服。這個不舒服不要害怕,等到力量足了往上一沖過了就好了。尾閭一轉趨夾脊,所以那個脊背上皺吧吧的不舒服。夾脊一過再往上走就是玉枕關了。
第三句“玉枕難過目視頂”。到了玉枕這是第三關,一是玉枕本身就難過,二是路程遠了到了這過不去怎么辦?這時就給了你一個方法“目視頂”。目視頂不是翻上眼珠向上看,而是意識頭頂,起個導引作用,因勢利導。什么時候才能夠導,得因時因勢利導。就是這個氣到了玉枕關,沖不過去,感覺頭腦脹的不得了,有的這個頭還卡吧卡吧地響,好像拿鑿子剔一剔,有響聲,說明真氣到這個地方不好過去。到了這個時候力量很大,那么因勢利導一意識就過去了。在這兒給了一個方法,“玉枕難過目視頂”。有的一聽目視頂能行,氣還沒到就目視頂,視了兩天還過不去,這是時機未到。時機一到,用這個方法,玉枕關就可以通過。
第四句話“行至天庭稍休息”。意思是到了天庭了到這兒停住又不動,停的時間會很長,這就不必要著急,著急也沒用。老是感到不下來,就跑到這兒糾偏,跑到那兒糾偏,還必須靠你自己練功,把功練到了就行了。到了這個地方真氣就要停留,這個地方也是真氣氣流活躍、匯聚的一個地方,那就越來越聚的緊,越厲害,越來越難受。想拉也拉不下來,它就是不那么聽話。你就不要管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有點難受,剛一通關,這個地方就有點不舒服,很重,好像揪住一樣。你不管它,不要在意。我們這個功法,通了關以后,叫你守上丹田,就不會難受的現象。等功做到了一定的程度 ,真氣運行的很好,經絡通暢,就自然而然地下來了。什么叫通關,過了玉枕關就叫通關了。
第五句話是“眼前便是鵲橋路”。鵲 橋在哪里,舌頭屈上上去就叫鵲橋,是把督脈上來的真氣,通過舌抵上腭搭橋的那個地方接引下來,回到丹田。
第六句“十二重樓降下遲”。十二重樓在那里,就是整個胸腔體,背后的十二胸骨。這十二個胸骨,一邊附著一根肋骨,有十二對肋條,形成了胸腔,說十二重樓降下遲,不是說下降的遲慢,而是說你第一步就練通任脈了,這時就再沒什么感覺了,通過了這個地方,就感覺不到了。所以大家不要認為這里不通了,而是沒有了感覺。
第七句是“華池神水頻頻咽”。什么叫華池神水?就是舌頭底下口腔里的津液。舌頭底下有金津、玉液,這時分泌的唾液多了,分泌了以后要咽津,把它咽下去。這個津液呢,能夠平息五臟余熱,幫助消化,這是很好的東西,有的練功感覺不自然,口干舌燥,心煩意亂,那是你著急了,練的力量大了。練自然以后,津液來的很多,能幫助消化,能灌溉五臟,覺著心情愉快,很自然。這里下來的津液就叫華池神水。“頻頻咽”就是有了就咽下去,不要吐。換古人說“氣是延年藥,津是續命芝“,就說明津液真氣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直入丹田海底虛“。咽到那里去,往下咽就感覺好象通到丹田的一樣。其實咽下去的津液是到不了丹田的,咽到胃里去到腸子里去了。說到丹田里去,那就是說是這么一咽對任脈有一種刺激,通過食道到胃里有一個刺激,刺激了一條植物神經,這么一刺激好象丹田里也有了感覺,就好象到了丹田里一樣。這僅僅是一種感覺,而不是咽到丹田里去了。假如說遇到一個懂生理的,就我們,一問就把你問的張嘴了,說不出來了。咱們知道這個道理就行了,咽下去是咽到胃里去,可是刺激了任脈的活動,所以丹田里也有感覺,就好象是到了丹田里一樣。
從丹田下經督脈上去,又經任脈到丹田,這不是一個圈了嗎,這一圈就是一個周天,所以叫周天歌。周天歌說明了這些問題,帶上一些方法,講清了周天道理。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練功練功就省事了。
五、真氣運行法輔助功法:捻指通經法
因<真氣運行學>一書中沒有收錄此法,其屬輔助功法,用時短,方便易行,能起到保健作用,現將此法登出.以食各位道友!!!
人體十二經絡是聯系內外上下,溝通五臟六腑,運行真氣的通路.健康的身體首先是真氣的充足,其次還要求真氣在經絡中任何經絡,任何部位的礙滯都會導致身體的不適或人體的疾病,給健康和長壽帶來莫大的影響.捻指通經法旨在通過雙手十指的自然捻摩,對經絡起止端部穴位的刺激,激發.調動氣機活動,促進真氣在體內經絡的運行,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養生長壽的目的.
操作方法:冥目靜坐,兩足平行著地(或兩足背相疊如混元坐).兩手自然置于兩腿上(或自然放置于椅子兩邊的扶手上),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閉口,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注意呼氣.先以拇指捻摩食指端螺面前緣(右手順時針方向,左手逆時針方向),不快不慢,捻速適中,自然而然,以知為度;變拇指捻摩小指端螺面前緣,方向.速度如前;再變拇指捻摩中指,無名指端紋面前源;最后再變拇指捻摩另四指端.以體驗真氣在十二經絡中順暢運行,氤氳全體,酥酥融融,妙不可言.捻指暫停,兩手互搓,浴面數遍后收功起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