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流注十二經時辰
經脈: 膽 肝 肺 時辰: 子 丑 寅 時間: 23—1 ;1—3; 3—5
經脈:大腸 胃 脾 時辰: 卯 辰 己 時間:5—7 ;7—9; 9—11
經脈: 心 小腸 膀胱 時辰: 午 未 申 時間: 11—13 ;13—15;15—17
經脈: 腎 心包 心焦 時辰: 酉 戌 亥 時間:17—19 ;19—21;21—23
注:隨地理位置不同,因時差關系,各地時間稍有不同,故氣血流注十二經
時間不能以北京標準時間為準,應以時辰為準,以日月升降為準。
任督脈分別是陰脈和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陰脈和陽脈。按古人“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自然 ”的界想,將人體比如作一個天球,認為“已身自有一壺天.”
在《參同契》為代表的內丹派中,乾頂(頭部)為(天球)南極,坤腹(下腹部)為北海,
任督脈(心腎相交之路)為子午圈,聯絡南北;龍虎交(肝肺)之徑為卯酉圈
,聯絡東西;沖脈是極軸(天柱),直通南北;帶脈一因為包絡(按:人體之天球
是修煉內丹功的自然體驗,是精氣運行的軌道,并非毫無意義的類比對照 )。任
督脈(于午圈)的精氣動行也是依時而變的, 流注規律如下:
“人之元氣,逐日發生。
子時復氣到尾閭;
丑時臨氣到腎堂;
寅時泰氣到玄樞;
卯時大壯氣到夾脊;
辰時,央氣到陶道;
己時乾氣到玉枕;
午時妒氣到泥九;
末時遁氣到明堂;
申時否氣到膻中;
酉時觀氣到中脘;
時剝氣到神闕;
亥時坤氣而歸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