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腳
是一種以腿腳功夫為主的拳術,相傳起源于宋代,有“北腿之杰”之稱。武松醉打蔣門神,武松使用了戳腳里的玉環步、鴛鴦腳。近代戳腳流傳于河北肅寧,祖師是1813年天理教首領之一的一代武術大師———馮克善。另說,太平天國時,太平軍戰將趙燦益,精通戳腳和翻子拳。太平軍打天津失敗后,趙燦益隱居河北省饒陽一帶, 將戳腳、翻子拳傳給當地群眾。戳腳以腿見長,主要腿法有踢、撩、飄、點、見端等。又十分強調手腳并用的技擊方法,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腳踢七分”。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于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出腳從臀輸,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又常與地趟動作相配合。拳法有“八根”、“九枝”兩派。“八根”多下盤腿法,“九枝”多上盤腿法。一步一腿,一步一腳,連環踢打,手腳并用。
翻子拳
翻子拳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拳種,在明代名“八閃翻”,后俗稱“翻子拳”,“翻子”。
明代愛國將軍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則“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于人,此不過偏于一隅”。八閃翻和后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后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翻子拳稱作“八閃翻”的拳名,就是它有“八個”“閃”“翻”的技法特點而定名的。